众擎易举(2 / 3)

路。他最担心的反而是解剖的相关事宜。

这方面想要在古代推进,实在是太难太难了。李承乾并不清楚医学,只是靠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兜底对人体和医学有着最粗浅的了解。

但是唐朝中后期并非没有人体解剖的雏形,固然这事惊世骇俗,甚至称得上是违反律法,但是想要推一推并非没有可能。在这个时候,李承乾无比感谢自己的身份,能叫他做事的阻力少上很多。今日孙思邈不在,他得再寻个合适的机会与孙思邈和李世民商议商议。再如何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贯穿了千年的话语,解部剖…放在当下必定会激起不小的反对。

这种事情在彻底做出决定之前还是不要拿出来说的为好。故而孙文元话落,李承乾面上并没有其他表示,只说自己知道了。孙文元也不在意,陈蓉与宋夏至见状道:“不知殿下今日叫我们齐聚东宫是有何要事?”

吴工匠和黄娘子跟着点头,一双眼眨也不眨盯着李承乾。李承乾半点不着急,看了他们几人一圈后才道:“先与我说说当下民间的各种情况吧。”

这句话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顾十二皱眉:“殿下,您不是一直买着各地的月报看消息吗?对民生也是多有关注,问这个做什么?”

吴工匠与黄娘子心直口快:“是啊,我们知道的还不一定有殿下多呢。”李承乾却摇头,语气平静:“不,我想知道的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民生。”“我也不是要你们仅仅与我说情况,我还会隐瞒身份与你们亲自走一遭。”众人惊诧。

陈蓉想着往日李承乾的作风,迟疑开口,酝酿了好半天的措词:“殿下莫不是想要知道我们这些行业当下的情况?”陈蓉造纸制墨甚至活字印刷都有涉猎,在读书方面的相关行业可以说是都有参与。

宋夏至一心追求医道护理,但是对平常医学知识的宣传她也从不落下,月月都会去附近的村子花时间讲明白最简单的知识。于护理一道,渐渐有了产业的雏形。

孙文元,他不仅是当下做制水泥制得最好的商家,更是握着一手冶铁技术,回长安后指导了许多铁匠。

人又机灵讨喜,帮着李世民与大商家间做捉钱令史牵线搭桥。为朝廷聚拢了不少钱财。

不论是在宫中还是在民间,他的名声都是不错。吴工匠与黄娘子更不必多说。

两人一个是匠人,士农工商四个字里占一个工。一个追求纺织一道,是男耕女织中不容忽视的织一道。纺织的产业相比过去,随着工具和作物的发展,已是有了不小的变化。可以说,他们五人所擅长的都是最基础的行业。也是一个时代变化中最容易被人忽视却也是最重要的存在。听闻陈蓉这话的李承乾心中暗叹她的敏锐。尽管他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会带来什么,但局中人懵懵懂懂却也能察觉到一丝"不对"。

“是的。”

“不论好坏,你们不用隐瞒。”

任何时候都需要实地调研。

李承乾光明正大地承认了这点,又厚颜无耻地借着古代人与现代思想有着隔阂不明白他想要做什么而肆无忌惮掺杂自己的私货。黄娘子听着,垂眸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忽然叹气:“新式纺车的推出叫更多的大商人推出了新的工坊。”

“看起来是好事对吧?”

这话一出那看来重点是落在不好上了。

李承乾并没有什么意外的。

黄娘子边说边打量李承乾的神色,见没有什么不对,终是过往与李承乾相处积累下来的信任占上风:“刚开始也确实是好事。”“棉花,效率高的纺车,每一样都是好东西,每一样都是新商机,前景很好,每一样都需要更多更多的人来填补做工。”“可是,商人再如何赚钱,短时间内商人的地位低这是事实。”“过程中遇上的苦难……

“他们…他们缺少足够的替他们说话的人。”李承乾眉心一跳。

这一点,恐怕需要更大的利益来潜移默化改变世人的观念。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还有呢?”

黄娘子干脆也不犹豫了,竹筒倒豆子般语速飞快:“还有,帮着主家种地要受迫害,在各个工坊里做工的郎君女娘的日子也渐渐不好过了。”“新式纺车效率极高,一家一户的完全比不了。”“尽管这些年经过我们的改进价钱已经便宜了很多,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小规模能做,但做大了,不进工坊做工,还是需要几户人家一起出钱买下一架。“只能自家用用,跟正经工坊完全是比不过的。”“所以工坊就越来起越……

“总之最近几年做工的郎君女娘的待遇是越来越差了。”“但好歹能混口饭吃能养活自己。”

李承乾没有说话。

他很清楚随着经济的变化,最初的便利诞生过后,配套的苦难也将随之而来。

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到近现代若要对比,是进入革命新时代的外国工人受的到压迫痛多,还是古代底层百姓受到的剥削痛苦多,不好说。尽管他知道,就当下的情况,跟这些根本不沾边,连新的群体的萌芽都还不明显呢。

只是纯粹的商人重利。

但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迟早也是要走上那样的路子的。李承乾有时候觉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