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李承乾:只要再熬上一段,自己迟早会出头!(1 / 2)

再对照自己……李世民心里顿时生出几分酸楚。

这嫡长子继承的规矩,真是害人不浅!

为了坐上大唐皇位,他不得不亲手对付大哥。

一想到当年亲手放箭射杀兄长的场景,李世民心底依旧泛起阵阵刺痛!

皇权之争,自古便如此!

哪怕是亲兄弟,也要刀剑相向!

若自己能像乾隆那般,顺顺当当地登基,没有暗涌与算计……

这一辈子也不至于留下污点。

至于命数?

李世民自然也明白,能活多久就活多久。

可问题是,他根本做不到啊。

李世民心中清楚得很,自己早年南征北战,积下无数暗伤。

虽然后来登基后再不上阵厮杀,开始调养休养,

可命数终究还是会受到那旧伤的影响!

“朕能活到五十多岁,已是上天庇佑。”

李世民在心中叹息。

与其他帝王们交流时,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大限。

五十多岁,对帝王而言,已然不算短。

眼下唯一的难题,就是储君之事!

这一次,绝不能再让承乾走上叛乱的老路!!

而李承乾望着天幕上乾隆那张意气风发的年轻脸庞,心底早已酸得发麻!

这也太爽了吧!

二十五岁就能继位称帝!

李承乾心口泛酸。

若论得宠,自己早年间同样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

太子之位,那时简直固若金汤。

只要不出大意外,等着继位就行了。

可惜啊……

随着与父皇日渐疏离,最终竟兵戎相见。

不过转念一想——

父亲的命数也没几年了。

只要再熬上一段,自己迟早会出头!

……

大宋!

赵大与赵二,也被乾隆的顺遂人生给震得说不出话来。

赵大回想起当年,自己挥舞军棍,打得火星乱溅,才勉强夺下大宋江山。

反观乾隆,自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转头就接手一个疆域辽阔的大清!

想到这里,赵大心底竟泛起一股心酸。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竟能大到如此?!

赵二心思也翻涌不休。

当皇帝就这么简单吗?!

为何自己想登基,却如此艰难?

既要提防老大削自己,

又得巴结文臣,把好处一一送出。

还得安插亲信,广结党羽。

怎么到了乾隆这儿,就能轻轻松松坐上皇位?!

赵二心里极度失衡!

更要命的是!

自己费尽心机,好不容易当上皇帝,

结果反倒被后世钉在耻辱柱上。

“我就这么想当个皇帝,有错吗?!”

他心中怒吼不已。

“凭什么还要骂我是最弱的太宗?!”

这说得过去吗?!

赵二心中满是愤懑。

更让他担忧的是,天幕视频一出,必然会影响未来的局势。

自己这皇位,到底能不能保得住,还真不好说!

老大必定会更加防备自己!

想到这儿,赵二心里更添沉重。

……

洪武时期!

“哎……”

“这乾隆皇帝可真是命好。”

“咱要是当年能有他一半的好运气,或许根本就不必造反了!”

老朱忍不住摇头感叹。

乾隆自打出生起,便是王府里的心头宝。

他母亲在王府时,还曾吃过些苦头。

可他本人呢?真是一点罪都没受过!

果然,投胎才是最大的本事啊。

再看看老朱的童年。

全家穷得揭不开锅,亲人们一个个饿死。

连他亲爹都走投无路,上吊而亡。

老朱最后被逼得只好去削发为僧。

可当和尚的日子同样颠沛流离,不是饿肚子,就是喝凉水,哪算得上好?

拿这和弘历王府里锦衣玉食的日子一比,简直是天与地的差距。

要是老朱的“投胎本事”稍微高那么一点,

比如落到某个殷实的地主家里,天天有饭吃,说不定他根本不会走到造反那一步。

说到底,老朱心里还是有些艳羡乾隆的。

“嘿,这小子命也太好了!”

周围的朱标等人也纷纷点头。

是啊,谁能有这般好运?

自小就受爷爷与父亲的宠溺,继位之路顺风顺水。

若朱标能活下来,登基也未必有多少阻碍。

可是真正上了位,处境怕是完全不同。

乾隆正处皇权的极盛期,

朱标哪能与之相比?

他将来必然得同那群文臣较量,少不了一番拉扯。

“命数之说,真是说不清。”

朱标或许也想到了自己命里的结局,忍不住苦笑摇头。

同样是皇储,乾隆能安稳登基,还活到高寿。

而自己呢?连龙袍都没穿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