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1 / 2)

洪武时期!

“这倒是稀奇。”

“当皇帝的居然亲自给百姓解释?”

“老朱可从没听说过,哪个天子做过这种事。”

自从大明皇帝的盘点视频结束后,朱元璋脸上久违地露出笑容。

看到雍正这种“下场对线”的操作,他觉得挺有趣。

历来帝王,为了维护天威,总是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

所谓“神圣不可侵犯”,就是这样体现的。

岂是寻常百姓能随便揣摩、窥探的?!

嘉靖修道,盛夏披棉袍,寒冬穿单衣——

说白了,就是故作玄虚,营造一种“仙风道骨”的氛围,让臣民都觉得他们的皇帝真是半神半仙之人。

古往今来的帝王,都是极力维护自己尊严与威严。

因此大多数皇帝极少与百姓直接接触。

当然,也不是没有屈尊亲民的例子,

但毕竟凤毛麟角。

在大多数人眼里,当皇帝,就是要永远在云端,不可轻易俯身!

所以雍正这番作为,确实算得上独一份。

为了回应天下流言,他几乎把自己的底裤都翻给人看了。

只可惜,百姓根本不在乎他辟谣的正邪对错。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书里那些皇室秘辛。

于是传来传去,添油加醋,一大堆大清的“黑料”就这么冒了出来。

比如那最有名的“吕三娘复仇记”。

说的是大儒吕留良身死多年,却因文字狱被掘墓抄家。

但他的孙女吕三娘幸免于难,誓要替家族雪耻。

她自幼习武,练就一身绝技,后来化装成宫女混进深宫,

趁机刺杀雍正,并割下其头颅,以报灭门之仇。

于是便有了后世的传言——

雍正死后尸体无头,清廷只得以一颗黄金人头陪葬。

这故事真假难辨。

你要说它真吧,显然漏洞百出

一个寻常女子,怎可能闯入森严皇宫?

层层守卫、高手如云,她能轻而易举接近天子并将其杀死?

你要说它假吧,却又偏偏似乎沾点真。

因为前半段确实有历史依据。

吕留良确实因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抛一边”而触怒朝廷——

最终被劈棺戮尸,遗骨弃于荒野,坟墓也被夷为平地。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外号清章宗、盖章狂魔、文物界牛皮癣、最长寿皇帝、历史上幸福指数天花板……】

随着雍正的视频放映完毕,大清的下一任皇帝闪亮登场!

康熙、雍正、乾隆爷孙三代,接连出现在榜单上!

而乾隆更是大清历史上第一个外号排得像长龙一样的帝王!

所有皇帝们立刻精神抖擞。

来了!终于来了!

众所周知——

外号越长,字越多,背后的事情就越不一般!

回想之前那些外号叠满的帝王,哪一个不是被后世牢牢钉死在耻辱柱上,想翻身都难?

大家屏住呼吸,目光死死盯住天幕上那一串又一串的称号。

“清章宗、文物界牛皮癣……”

光听就不是啥褒义词!

不过仔细一看,这些外号表面上似乎攻击性不算太强。

然而皇帝们依旧暗暗揣测,这些称号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故事。

毕竟后世人总能天马行空地给帝王们起上一堆“精准”到扎心的绰号!

……

康熙时期!

“弘历?!”

“果然是弘历这个臭小子!”

康熙脸上绽放出笑意。

这个孙儿没让他失望,最终还是承继了皇位。

对于弘历,他心底其实颇有几分偏爱。

年纪轻轻,命格却极佳,简直是天生享福的料子。

“没错,果然是弘历!”

康熙心中并不意外。

可笑容没维持多久,便渐渐敛去。

因为他盯着天幕上那一连串的外号时,心情瞬间沉了下来。

外号太多,可绝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是所有皇帝们心照不宣的共识。

康熙心里“咯噔”一下,莫非这孙子也要步入前几任的老路,被钉死在历史的讥讽里?

前面的大清皇帝们,一个个都没能全身而退。

就像他自己,也被叫了个“康麻子”的外号!

而乾隆这堆外号,加一起,怕不是要被后人嘲笑个彻底?

……

雍正时期!

雍正看到“爱新觉罗·弘历”几个字,脸上一点惊讶也没有。

大清建立以来,对于皇位的继承方式,一直在不断试探和演变。

按照古人传承下来的规矩,皇位一般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这是古代最悠久的继承方式。

自商代晚期萌芽,到周初正式确立。

因此才有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老话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换句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