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在儿臣心中,您就是那样光辉伟岸的存在!!(1 / 2)

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清军还从未遭过如此惨败!

最终,雍正不得不将阿尔泰山脉等地拱手相让给准噶尔。

幸亏他有个还算长进的儿子乾隆,二十余年后将准噶尔彻底灭国,为老爹雪了当年的耻辱。

但无论真相如何,这口锅,都死死扣在雍正头上。

至于“对线高手”,则源于雍正继位后的一桩惊人操作。

那时,文人曾静与弟子张熙受吕留良思想影响,不满满清统治,四处散布谣言,指控雍正罪状。

两人被捕后送到京师,在刑部的“酷刑逼供”下,逐一招认。

雍正看完供词后,心中极度悲愤。

于是下令将上谕与口供整理成大义觉迷录,传抄天下,用以辟谣。

这本奇书里,逐条罗列曾静等人的指控,雍正则逐一反驳。

历来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他,几乎是气急败坏地逐字回应。

他不仅要求朝廷官员人手一本,还下令地方官学官必须依此向百姓讲解,务必要让天下人明白他登基的正当性。

可偏偏这部书里,夹带了大量皇家秘辛。

雍正虽想澄清谣言,结果却让百姓津津乐道的,是那些宫廷秘闻!

书中甚至有一段“自证清白”的话,用现代话说大概是

“朕自幼不近女色,全天下男人里,朕是最不贪色的一个。”

若康熙听到,怕是满脸问号。

雍正本想借大义觉迷录为自己正名,谁料乾隆一即位,就把这书列为**。

然而到了乾隆晚年,川陕一带白莲教起事,这本书却成了反清义军的重要读物。

因为雍正在书中披露的清制与宫廷秘辛,竟然大多属实!

……

康熙时期!

“圣祖?”

“你给我圣祖?”

康熙满脑子回荡的都是这三个字。

好家伙,竟然把他捧到天上去了!

可说来也怪,他心里却半点高兴不起来。

他阴恻恻地盯着老四,迟迟不语。

站在诸皇子间的四爷,早已冷汗直冒,心思急转。

皇阿玛,这“清圣祖”称号没毛病啊!

以您的功绩与品德,完全配得上圣字!

在儿臣心中,您就是那样光辉伟岸的存在!

而周围众人,此刻目光也都聚焦在他身上。

……

雍正时期!

“和通泊战神……”

雍正看到这外号时,脸色瞬间铁青。

后人这样称呼他,其实也是变相的讥讽。

但雍正并没有因此怒不可遏。

毕竟和通泊一战,确实是输得惨烈无比!

虽说主要责任在傅尔丹,但他作为皇帝,同样难辞其咎。

“此战,我大清颜面尽失。”

“朕有不可推卸之责。”

雍正长叹一声。

李卫立在一旁,欲言又止,最终只是默默陪侍。

片刻后,雍正重新抬眼看向天幕。

“市井间多有流言,说朕登基名不正言不顺。”

“更有人到处造谣中伤。”

“朕撰大义觉迷录,便是要光明正大地告诉天下,朕这皇位来得堂堂正正!”

雍正丝毫不觉得自己做错。

有谣言,就该去驳斥;有流毒,就要澄清,以正人心!

百姓愚昧,往往不明真相,所以才会偏信曾静之流的胡言乱语。

他这个皇帝亲自发声,难道还不如文人三言两语更能取信于民?

事实上,雍正编撰大义觉迷录,并非单为自证清白。

更重要的是,他想让天下人知道,满洲人完全能治理好这片大地。

那些所谓“胡人无百年国运”的谬论,必须破除!

他意在借此确立大清的合法性。

然而,他几乎把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福临、玄烨几代先人苦心维系的“满洲本位”彻底推翻。

剃发易服、制度壁垒,这些一度奉为至高无上的根基,在他笔下几乎成了笑话。

所以乾隆继位后,第一时间就将这本书查禁。

然而,从中却能看出,雍正确实是个真性情的皇帝。

……

乾隆时期!

“蠢货。”

乾隆低声吐出两个字。

实话实说,他对老爹搞大义觉迷录这事,觉得蠢透了。

这不是自毁长城、自砸皇威吗?

所以他一登基,就立刻查禁此书,并将曾静处决。

能保全体面的,都帮他们保全。

有人打趣说

曾静说雍正裤兜子破了,雍正偏要指着裤子解释“你看,没破!”

而让雍正折戟沉沙的准噶尔汗国,最终也亡在乾隆手里。

这事,算是他这个儿子替父亲善后。

……

大秦!

“若有流言蜚语,不必理会便是。”

“百姓愚昧,这类胡言怎可能彻底禁绝?”

“若是恶意中伤朝廷与皇室,依律诛杀即可。”

嬴政同样觉得雍正此举,纯属吃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