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话(2 / 3)

“替我向伯母问好。”他答应,又向她发出邀请:“你不妨来我家做客,我母亲带来的厨娘会做最鲜香丰美的羊肉炙,你一定喜爱。”

“只一件。"他话锋陡转,“用食时千万莫在我母亲面前提起哥哥。”“小杜先生不应该是你母亲的骄傲吗?"李惜愿疑惑。“我哥哥年至三十还不成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母亲这回自我大哥处过来便是为了此事,孰知他人不在,我母亲平白扑了个空,目下早已怨望颇深了,所以你千万休提。”

原来如此。李惜愿自觉在这般气氛之下,再鲜美的羊肉炙也索然无味了,遂知趣地回绝了邀请。

不过这次听讲她也得到了收获,隔日李秀宁收到来自妹妹的一只包袱,与柴绍笑语:“让我来瞧瞧阿盈送了甚么礼物。”揭开包裹,原来是李小六亲笔写的一本卷轴。李秀宁轻手摊开,视那卷轴之上,是气势澎湃,滔滔不绝的一首《木兰诗》。

问及今日白天从俗讲中学到了甚么,欧阳通答:“木兰聪慧有勇,事双亲至孝,为父不辞劳苦万里赴戎机,此心可嘉。”而李惜愿则道:“欧阳老师,我有个憋闷已久的疑问。”果不其然。欧阳询耐下性子:“讲。”

“我姊姊有娘子军,女子也能入伍,那为何木兰不能以女子身份替父从征,非得易服为男子呢?”

欧阳询道:“你问过主讲师傅了不曾?”

“我问过了。"李惜愿老实地说,“师傅说善哉善哉。”欧阳询立时能想象到僧人为难的面庞。

“并非所有君王皆如你阿耶那般开明。“叹声气,他还是亲自解答,“木兰所在北魏一朝女子禁止从军,惟男子方能服役,女子于沙场间唯能从事杂役、后厨等事项。况且诗赋作品未必如实反映彼时境况,亦不乏文学加工,实则自东汉末年起女子从军亦不罕见,而木兰男装参军更具冲突,故有此情节。”李惜愿恍然大悟。

待她消化完,欧阳询宣布一则消息:他将不日出外临摹古人碑文,期间由一新老师来为李小六代课。

“哪位?”

“你见了便知,此人学识深厚,气度雍容,将来必为一时书法之冠。“欧阳询难得地对一人不吝赞扬,随即发出警告,“你不可折磨这位新老师。”李惜愿本还质疑欧阳询“书法之冠"的评语,直至她见到了本人。“你是褚遂良?"她探前脑袋,往几尺外与哥哥年纪相仿的青年身上打量。“正是在下。”

她倏尔激动万分:“我很喜爱你的字!我还练了好多年!”眼前女孩圆月般一张面庞,稚嫩的双眸里写满不谙世事的天真,偶尔滑过机灵如狐的狡黠,却又被本性里的淳朴所掩盖。然而褚遂良认为她到底还是刻意了。

小姑娘怎可能愿意习练一个初出茅庐年轻人的字,更何况他方至京城,她不可能览过自己的作品。

不过对方纯属客气,他亦谦和回敬:“那是在下的荣幸了。”他不相信。李惜愿直觉意识到。

恐留给书法偶像不真诚的坏印象,她立即切换虚心求教形态:“褚老师,那我们今日从哪里学起?”

“请六娘先练字帖。”

褚遂良态度极佳,行事一丝不苟,提笔为李小六演示:“贴笔入纸,以方笔,细笔在后三分之一,前三分之二即需做好铺垫,待收笔,忽然收、提、走。六娘可明白了?”

李小六懵懂摇头。

褚遂良再演示一遍。

李小六一头雾水。

第十二遍讲演之后,李小六先失去了耐心。“褚老师能不能手把手教我?"李惜愿提问,“你光讲我寻不着感觉,写不出神韵。”

褚遂良顿觉头痛。

“六娘,在下不是欧阳公,亦非世南公。”他委婉提醒。他不比欧阳询,也不比虞世南,老者无需避嫌,而他不可逾矩。且出身钱塘士族,褚遂良自认此举有伤君子风度。可李惜愿不明白其中道理,只一遍遍埋头练字。“今日先下课罢,后日再谈。“他深叹一息,惊讶于女孩的刻苦,至于这欧阳询嘱托的教学任务,着实值得仔细思量。西市新开了一家糕点铺,由于未能与杜楚客用上晚膳,李惜愿这回便邀请他来品尝最新出炉的荔枝酥。

两人逛了圈西市,途中还遇上李数立在肉铺前等待。稍顷,屠夫备妥货物,李数身后随从牵了满满半车肉回家。“不是给我们自己吃的。"李数视出李小六的惊讶,道,“我得拿去喂阿兄家的老虎。”

“老虎?"李小六与杜楚客异口同声。

李数道:“我阿兄为了纪念舅父韩擒虎,是故于堂下养了只虎,如今阿兄征战,喂食便由我负责。”

李惜愿听过韩擒虎的威名,曾是隋朝大将军,灭南陈擒后主,为平定江南,实现大一统立下赫赫战功。

“你们有闲暇记得来我家摸虎。"李数诚恳相邀。二人忙称有空一定拜问老虎大人,随后告辞,一溜烟跑掉。不约而同累了,便顺道在糕点铺柜台前的长椅上落座休憩。荔枝酥外脆里嫩,荔枝风味清甜,杜楚客意犹未尽地咀嚼着饼皮,与李小六闲聊。

“你那褚老师教得怎么样?”

“唔,不怎么样。"李小六啃饼,声音听来有些含糊,“褚老师应该从未教过书,可能也是被欧阳老师逼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