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尽(1 / 2)

第129章燃尽

郑明珠目光平静,视线直直地望向远处的殿宇飞檐,仿若没听懂这话中的深意一般。

良久,她缓缓推开身前的男人,二人拉开距离。“一辈子这么长,谁又能猜到最后?”

她盯着萧姜的眼睛,扯起一抹僵硬的笑。随后别开目光,自顾自离去。刚踏进文星殿的大门,便瞧见太医令垂首候在外殿。郑明珠蹙眉,语气染上几分不耐:“为何又劳动太医令来此?”思绣迎上前,支支吾吾:“大姑娘,奴……”宫里暗地里的规矩,太医令走这一趟,必是要塞些银钱的。她又从没主动要请太医令,银钱自是由思绣填上窟窿。

“若是嫌月钱多,下月便裁半。”

郑明珠进入内殿,到底没让太医令空走一趟,任其诊脉望闻。最后开了一帖安神汤了事。

药炉咕嘟顶起瓷盖,清苦的气味随着炉烟在殿内蔓延。这味道,实在算不上好闻。

思绣盛出药汤,放在窗边的矮案上。

郑明珠本不想喝的,但想起午间夜里总被噩梦缠扰,便接了过来。黑褐色的汤汁在白瓷碗中波荡,细小的尘灰浮在水面上,陷出一个个细小的凹坑。

她盯着这些凹坑出神。

渐渐地,耳畔响起喧嘈人声,仿若觥筹交错。眼前的浑浊黑苦的药汁变得清澈见底,白瓷碗变成金铜樽。

郑明珠猛然抬起头,轻薄的帘幕外,是几位熟悉的公卿宗室。坐在她身旁的郑兰和郑竹正低声交谈。

愣了许久,她闭上双目,轻揉额角。待一阵恍惚感消失后,才缓慢睁开眼睛。

和出发去越地前的那场宴会相同,皇后以家宴名义邀几位公卿宗室。但此次,是为了商议新君登基之事。

先帝驾崩,各封地藩王需尽快赶往长安,为先帝守灵吊唁。这规矩是高皇帝在时就有的,现在自不能废。

可若长安藩王齐聚,帝位空悬,恐生旁的变故。皇后也是担心这点,才忍下心中的不快改立萧姜。

既然郑氏从头到尾就没想着改立幼子,那为何要害萧玉殊?萧姜难道是比萧玉殊更合适的人选吗。

若觉萧玉殊不可用,萧姜更不可用。

莫非,此事另有蹊跷。

最靠近陛阶的木案前,萧姜面无表情,恹恹地听着皇后的训教。他像是察觉了这道暗中的目光,慢悠悠抬眼。

两扇纱帘交错的缝隙中,二人视线相汇。

短短两月,这个位置就换了人。

郑明珠讪讪别开眼。

她拿起银箸,心不在焉地扒拉着案上的清淡菜式。宴至过半,郑明珠借着醒酒离开内殿,独自坐在廊下吹风。积了厚雪的宫宇瓦檐在月色下清白一片,园中的枯枝残叶飘飘摇摇,没因这场厚雪伤了根本。

这些是北地的树,可抗风雪。

廊后传来轻快的脚步声,郑竹扭怔泥泥地跨坐在她身旁,递来一尊椒酒。辛辣的酒气没被冷风吹走,反而愈加刺鼻。郑明珠收回目光,淡淡瞥了一眼递来的酒,没有接。“陪我喝一盏。”

郑竹将酒又凑近了些。

见郑明珠没反应,郑竹接着缠道:“就一盏。”“喝一盏又怎么了吗,实在不成,一口也行。”郑明珠不愿搭理她。冷风口里,若她受得住寒,大可一直在此。又说了半响,郑竹的语气逐渐低下去,到最后近乎是哀求。见郑明珠仍不为所动,郑竹不出声了。她悄悄转头,向回廊尽头看去。男人的身影隐匿在暗处,唯有一截玉带勾折出灯火的亮光。郑竹攥紧两樽酒,将郑明珠的那樽倒出小半到自己的酒盏里,随即一饮而尽。

“我只是心里苦闷,想你陪我喝些酒。”

“我还能害你不成?”

郑明珠这才垂眸看向面前的酒,樽中的汤汁明显要比郑竹自己的那盏浑浊几分。

“谁派你来的?”

郑竹低着头,支支吾吾没个整话。

郑家的三个姑娘里,她最不起眼。就算日后进宫,她也是哪个都得罪不起的。

想到这,郑竹不由红了眼眶。

郑竹眼泪汪汪,目光时不时向廊后瞟,一副色厉内荏的怂瓜模样。郑明珠见状,更心烦了。她接过酒樽,喝了两口:“滚。”郑竹匆匆离去。

回廊尽头,是一道熟悉的身影。

郑明珠盯着暗处的人,直到身影消失。

回到文星殿后,酒劲冲上来,眼前有几分昏花。才喝了两口,不致如此。

那酒的气味,与去岁西域上供的醉果有些相似。郑明珠歪在榻上,吩咐宫人去炖醒酒汤来。她强撑着精神,绷紧失去意识,不让自己昏睡过去。

这种时候,她不能醉。

手臂被自己掐住一道道红痕,硬捱了两刻钟,宫人端来醒酒汤。郑明珠端起汤喝尽了。

“你们都下去吧。”

思绣走到门口,停顿几息后又折了回来:“大姑……”“明日一早,晋王殿下便要下葬皇陵了”

“本没有这样急的,只是一切丧仪,自要紧着先帝操办。就只能委屈晋王殿下先行入葬。”

消息是方才传来的,她一直犹豫着要不要告诉郑明珠。思绪更为昏沉。

郑明珠沉默良久,只道:“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