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工署风波(1 / 2)

第三章:天工署风波

【诗引:孤帆新起】

风正帆亦孤,遥天隐荆途。

天命谁能御,且看破云书。

天工署的冷墙

天工署的外墙高而沉,青砖与铜钉在晨光中泛着冰冷的光。朱灯六抬头看着这座隐秘的机构,心底微微一沉。昨夜,他在囚室里思索良久,虽心存疑惑,却也隐约明白,朱棣此番将他送入天工署,既是试探,也是杀机。

“天工署里藏龙卧虎,但最先扑向你的往往是饿狼。”带路的锦衣卫冷笑着推了他一把。

朱灯六踏入天工署,迎面是一阵刺鼻的铁锈与硝石味,空气中还有微微的灼热。他看到各式工坊错落其间,工匠们或搬运或敲打,叮叮当当的声音混杂着粗重的喘息,仿佛置身于炼狱。

“朱灯六。”一声低沉的嗓音打断了他的观察。

他抬头,一个中年男子缓缓走来,身材瘦削,衣着素净,腰间挂着一枚铜牌,上刻“钱庸”二字。他的眼神带着一股天生的冷漠与挑剔,像刀子一样刮在朱灯六脸上。

“我是天工署主簿钱庸。”他淡淡地开口,“既然陛下看重你,命你来此改良火铳,我就给你一个机会。但记住,天工署不养闲人,也不留废物。”

朱灯六抱拳微微一礼,不卑不亢:“主簿放心,灯六不才,定尽力而为。”

钱庸轻哼一声,转身走入大堂:“随我来吧,接下来,你要用你的‘奇才’证明自己了。”

沉疴火铳

天工署的主作坊是一片宽阔的铁棚,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工具与半成品。角落里堆着一堆破损的火铳,管壁裂开的痕迹触目惊心。

“最近这批火铳出了问题。”钱庸指着那堆废铁,冷冷道,“兵部急着催,战场上炸膛死的士兵不少。这些火铳,是你的考验。”

朱灯六走上前,拾起一支破裂的火铳细看。他发现这些火铳的问题大同小异:管壁薄厚不均、炸膛的痕迹触目惊心,还有些弹丸卡在管中,显然是火药爆燃不均。

“这批火铳,是你亲手制的吗?”他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钱庸微微挑眉:“工匠制的,你想说什么?”

朱灯六摇摇头,心中已然有了几分明悟。他抬头环顾四周,工匠们大多目光冷淡,有的甚至带着几分敌意。显然,这些人并不欢迎他这个“空降”的书生。

“火铳的问题,我试着解决。”他轻轻说道,声音虽不大,却带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

钱庸嗤笑一声:“三日后试验,若你搞不出结果,我会亲自送你回去,让陛下看清你的真面目。”

刀锋上的日子

接下来的三天,朱灯六的日子过得如履薄冰。他每天在火药房与铁匠铺之间来回奔波,查看各种火铳的制作工序,并与工匠们交流。但很快,他便发现了更大的问题——这些工匠根本不相信他。

“一个文弱书生,哪懂咱们工匠的活计?”

“就他还要解决炸膛问题?怕是来凑热闹的吧。”

冷言冷语四处飘散,朱灯六听在耳里,却并未动怒。他用一种沉默而执着的态度,一遍遍查看火铳的细节,并亲手实验。他将一些火药填入测试管,观察爆炸时火焰的颜色与气体的扩散速度;又仔细测量枪管的厚度,记录下每一处弯曲与裂缝。

有时忙得忘了时间,甚至连一口水也顾不得喝。

“这小子,看起来还挺能熬。”角落里一个老工匠冷冷地说道,语气中多了几分不确定。

失败的第一次试验

三天后,试验如期而至。

工坊中央,摆着一排新的火铳,这是朱灯六与工匠们加班赶制的。他改良了火药的填充量,同时建议将火铳的管壁加厚,试图解决炸膛的问题。

试验开始,士兵依次点火。第一支火铳顺利发射,弹丸击中了远处的靶心,众人松了一口气。

然而,第二支、第三支接连炸膛,碎片四溅,险些伤人!

试验结束,围观的工匠们一片哄笑:“这就叫奇才?也不过如此!”

钱庸冷笑着走过来,目光冰冷:“看来你吹的牛,也就到此为止了。”

朱灯六脸色苍白,却没有退缩。他弯下腰,从炸裂的火铳中拾起几块碎片,仔细观察。“问题出在这里。”他指着碎片的裂缝说道,“管壁仍然不均匀,受力集中在一个点,导致爆裂。”

“所以呢?”钱庸咄咄逼人,“你的意思是冶炼的问题?”

朱灯六抬起头,眼神坚定:“冶炼的工艺需要改,但我们还可以优

化填充火药的方式。给我三天,我会再试一次。”

钱庸冷哼一声,转身离去。他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拒绝。

工匠的改变

失败后的朱灯六更加忙碌。他从废料中收集了一批样品,逐一测量裂缝的位置与形状,还记录

最新小说: 娇娘二嫁 念念勿忘 心动难眠 他,又出现了[穿书] 我是贵族学院男主的病弱青梅 奉御女官(清穿) 谬果[破镜重圆] 娇华(双重生) 大明一家人 含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