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 51 章(4 / 5)

恶贼竟然真的死了!

“陛下,”那黄门上前来,面色有些犹豫,“陛下,渭阳君……如何处置?”

董卓之死,树倒猢狲散,董氏族人皆被杀戮,可渭阳君却又有些不同,她虽是董卓孙女,但她同样也是内定的皇后,连诏书都写好了,如何处置还是要看陛下怎么说。

曾经高高在上的贵女被人带了上来,她仍然不见多少狼狈的样子,想来下面的人还是有所忌惮,不敢动粗,董白眼眶微红,垂着眼眸也不说话。

小皇帝几乎一瞬间生起一股怜悯之意,两个人待得久了,即使无话可聊,冷淡相对,但总归还是有点情谊在。

“陛下……”

渭阳君抬起了头,生涩的说出了这两个字。

她的眼神令刘协想起了什么,但他没有想起来到底在哪个地方看过类似的眼神,他开始回忆,最终,他在记忆的最深处想起了他到底在哪里看到了这种眼神。

那日,袁氏全族被杀,董白在乱葬岗中发现了尚有一口气的袁氏孩子,那个与他从小相识的孩子也是用这种眼神望着她,望着这个可以主宰他的性命的女郎。

然后他死了,死在了那乱尸堆中,慢慢的发臭,被野兽蚕食尸体。

“阿白。”

少年天子走了下去,轻轻抚摸着渭阳君白皙的脸颊,他的眼中却并非温柔,而是能令董白绝望的决绝。

“传令,赐死渭阳君董白。”

十二岁的小皇帝平静的发出了他登基以来第一条,出于他自己意愿的赐死命令。

“留个全尸,让她不要走的太痛苦,偷偷葬于安全之处。”

他温和的说道,整理了一下董白发髻间凌乱的发丝,却发现怎么也理不好,他放弃了和这些头发作对,转身一步一步离去。

董白闭上了眼睛,她恍惚间似乎想起了,那日里那个漂亮玩具和她说,不要太傲慢。

她或许还要感谢陛下对她的宽厚,大父一死,别说别人,光是那些愤怒的袁氏门生故吏就能把董氏族人挫骨扬灰了,说不准她可能是董氏唯一一个能留下全尸的人。

她从来都不是不懂,只是觉得没有必要懂,也不需要阻止。

————

数日之内,董氏族人悉数被杀,董卓在郿坞的弟弟旻、璜等及宗族老弱皆为群下杀死,昔年忍气吞声的袁氏门生故吏纷纷冒出头来,如董白所料的一样,挫骨扬灰。

袁氏门生聚董氏之尸,焚灰扬之于路,以报袁氏之仇。

董卓尸体被暴尸于市,天气已入夏,太师这些年养出来的脂肪比较充盈,脂流于地,守尸吏更是在其身上点起了大烛。

一连多日,公卿之间最多的话题便是这个,群臣不觉残忍,只感到了大快人心。

坐上公卿唯有蔡邕闻之叹息一声,却惹得王司徒勃然大怒。

“董卓,国之大贼!几亡汉室!君为其伤痛,岂不共为逆贼也!”

王司徒怒道。

“君为汉臣,不思国家,反怀其私遇?”

蔡邕未想一声叹息竟惹得如此灾祸,董卓残暴,他亦知晓,但这些年来董卓对他人不好,但对他却颇为敬重,只可惜他的才能并不能够辅佐董卓。

“来人,收此不忠不义之辈入廷狱!”

王允冷道。

坐上士大夫大骇,纷纷为蔡邕说情,只是王允仍然不愿赦免,一定要处置蔡邕。

蔡邕自知不好,向司徒请罪,自言不敢有叛国之意,今日言语有失,愿受黯首刖足之刑,余生编写汉史,以报国恩。

司徒一意孤行,将蔡邕下狱,只是一连多日迟迟未有处置,最终几乎蔡邕本人都已经绝望了,司徒却将他放了出来,给了他一间草堂子,让他哪儿也不准去,待着编他的汉典去。

那日,据好事者说,见颍阴侯曾入司徒府中,两人似乎发生了争执,最后颍阴侯气呼呼的摔门离去,司徒倒真的服软了一回。

好事者强调了一下,颍阴侯确实如传闻中一般,姿容不凡,貌若好女,可惜当日未着红衣,甚是可惜。

任红昌听得不由直笑,心中却回忆起了那日里的红衣郎君,确实是风采难忘。

她戴着面纱,穿着朴素,轻巧的跳到了都亭侯府外的围墙下,哦不,现在应该叫做温侯府了,她准备翻墙进去,毕竟她是偷跑出来遛弯的。

所有有功之士皆被大赏之下,无人能想到,一架小轿悄悄进了温侯府,里面坐着的却也同样是有功之士。

唯一的区别是她身份低贱,仅仅是个歌妓出身,还曾经委身于董贼身下,是个见不得光的人物。

纵使是王司徒也不愿向外面明说,毕竟这等美人计离间计在这个时代终究上不了台面,连荀晏以貌惑渭阳君一事,至今也仍有不少人颇有微词,只是他终究是刺杀了董卓,再多的不屑与不满,也不能在明面上发作。

吕布依旧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