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十个脊兽,这在现存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太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并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进行了重建。
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登基、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以及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接受百官朝贺和赐宴的地方。
此外,太和殿的坚固程度也颇为出名,尽管建成后遭遇过多次大地震,但它依然完好。
走到中和殿,其高19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和进深均为3间,建筑面积为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顶,覆盖着黄色琉璃瓦,中央有一个铜胎鎏金宝顶。殿内设有地屏宝座,门窗的形制取自《大戴礼记》中的“明堂”,避免了与三座大殿的雷同。
过去皇帝会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会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
此外,皇太后上徽号时,皇帝也会在此阅视奏书。这些活动都展示了中和殿在皇室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中和殿的名称取自《礼记·中庸》中的“中和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体现了华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即追求和谐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