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鏖战(1 / 2)

随着爆炸火药的响声结束后,两方士兵开始了你死我活的鏖战。

刀剑碰撞的清脆声,噼里啪啦的火烧声,沾染大火后兵士的哀嚎声,各种各样的声音交杂在一起。

空气中弥漫着血液的腥臭味,刘备征战半生,对此早就见怪不怪,只是眼神冷漠地环顾四周。

面对迎面而来的敌军,手起刀落,一剑将其砍翻。

赵云始终护卫在刘备左右,一把银枪,左突右突,犹入无人之境。

手下兵将更是英勇无比,进攻的鼓声一响起,每个人都像一条饿狼,直扑敌军。

诸葛亮来到山上,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战争。

场面看起来似乎有些残忍,在火光的照耀下,能够清晰地看到躺着的尸体,有些四肢不全,有些身染大火。

战争是残酷的,他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

山谷上方飘散而来的烟雾,带着浓浓的血腥味。

诸葛亮有些作呕,可他还是强忍着,毕竟作为军师,初次上战场,竟然呕吐,传出去,有损“卧龙”的尊严。

幸运的是他不晕血,否则一定会被抬着下山。

“军师,山顶夜晚寒冷,不如到后面营帐前去歇息。”

博望坡虽是个小山坡,但在夜间,依然寒风。

简雍将皮衣披在诸葛亮身上,此刻对这位军师佩服到五体投地。

“夏侯惇果然治兵有方,虽然遭遇埋伏,大军乱做一团,可兵士尚有斗志,一直在顽强抵抗。宪和,可让山上士兵高喊:活捉夏侯惇。”

诸葛亮一直观看着山下的局势,他发现夏侯惇大军即使损失惨重,可兵士们又迅速靠拢,十几人一队,顽强抵抗。

简雍传令下去,不一会儿,“活捉夏侯惇”的口号在山上起伏不断。

果不其然,没过多一会儿,山下曹军开始出现慌乱,有些甚至弃戈投降。

“于禁何在?”

夏侯惇听见了活捉自己的喊声,在这样下去,兵士恐怕会毫无斗志。

“夏侯将军,我在这。”

于禁斩杀掉两名兵士,听见有人在呼唤自己,转头一看,是夏侯将军。

“即刻竖起大旗,立即组织兵士冲出重围。”

夏侯惇深知战争混乱,旗在人在,只有兵士看到大旗,才会心安。

由于道路狭窄,无法骑马通过,于禁亲自扛着大旗,往回冲杀。

大军虽然伤亡严重,但兵士们的求生欲望激发了潜能,每个人都拼了命的往回退。

阻挡在后路的张飞和关羽,虽然只有两千步兵,但是占据天然的地理优势,又凭借着弓箭,一次次击退冲出来的夏侯军。

刘备和赵云守住出口,兵士不断地发射火箭。简雍将早已经准备好的干柴、枯草易燃之物,抛往山下。

一时间,火光冲天,山谷中传来阵阵哀嚎声,只见火势越来越大。

诸葛亮有些担忧,夏侯惇人马众多,仅凭新野万余人马,根本阻挡不住夏侯惇突围。

留给自己准备的时间还是太短,要是再有一个月时间,就能制造更多的爆炸火药,不至于到嘴边的鸭子又飞走了。

“将军,张飞和关羽截断我军退路,粮草尽数被抢走。又封住了谷口,我军很难突围。”

“什么?”

夏侯惇一屁股瘫坐在地上,道:“丞相让我等带兵讨伐刘备,不曾想竟然遭遇如此大败。我等追随丞相,何曾遭遇如此大败。刘备小儿,我誓要杀汝。”

周围的喊杀声响彻天地,虽然知道刘备兵士不多。可现在大部分将士们已经丧失了斗志,抱头逃窜,很难组织反击。

于禁带着数百亲军,一路冲杀,突然发现夏侯惇不见了,于是又一路杀回去。

夏侯惇被浓烟呛得咳嗽不止,身边只有十几名亲军,眼见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夏侯惇心生悲凉,正要拔剑自杀,听见了于禁的声音。

“夏侯将军,不必惊慌,于禁来也。”

夏侯惇大喜,重新燃起斗志,拔剑奋力砍杀。

于禁道:“李典将军断后,若是见这边火起,定会引兵来救。刘备兵马不多,只要我等将士视死如归,和李典将军里应外合,必然能够杀出去。”

夏侯惇猛然醒悟,这时想起李典的劝阻,不觉有愧。

“文则之言有理,李典尚有本部兵马两万余人,只要他前来相救,我等性命无忧矣。速速去通报全营将士,与我一起奋力杀出重围。”

关羽和张飞领取的箭矢已经消耗完了,可曹军不减反增,如此下去,绝对守不住谷口。

张飞惋惜道:“军师也真是,倘若分我一些爆炸火药,我看谁敢往外走出一步。”

“报!关将军,后方有一军,打李字旗号,距此只有五里地。”

关羽问道:“可曾细探,有多少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