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女娘们一起上,教授的东西也一样。女娘们学识不同,眼界自然也不同。华真在如此环境长大,自小家族富庶、亲人疼爱,虽然出身显赫,但对世事看的分明。当世首要的便是 ‘除旧迎新’,垄断朝堂的门阀在前朝,是民愤激昂的祸根之一。若不铲除,恭朝又会重蹈覆辙。那么世家们,要么臣服,要么联合与圣人反目。大道忠义在前,华真觉得俞氏或许会选择圣人一边,但玉京水深不详,世道女子多艰,俞四娘尽微薄之力盼能助家族安康。
十日前,圣人特意提起俞国公府宅内的垣楼,风景秀丽,挨靠安乐宫楼阁,便有意今日微服私访以示友好。今日朝会散,圣人与俞国公一道临垣楼。圣人年过而立,穿着天青团双珠对龙纹衫,像是来作诗品茗的清俊贵公子在厅堂上闲适地坐着,左手拿着枚白玉龙纹环,龙纹栩栩如生,只是内环的边缘不平,龙身的地方缺失。男子一手摸了几下,似乎是在赏玩;一边的桌上,放着白色碎裂的块物,男子手肘搭放在椅子两边,手臂随着主人的一举一动隐隐显出衣衫下的力量。
俞国公与俞将军带着俞府两位郎君立于两旁,静默恭敬。内侍将呈礼的奴婢们带进来之后,一应金玉器物都是精巧美致的珍品。俞之怀看到一木雕金扣的盒子,起身行礼奉上,他面容清正儒雅、肩背挺拔,声音清正,“陛下,臣有一旧物,是从祖宅带来玉京献上,以鉴初心如故,俞氏之志从未有变。”
圣人放下玉环,墨黑的眸温和地看了眼俞之怀,伸长了手,从内侍手中接过打开的黑木盒,在黄缎的映衬下,桃形白玉愈发显得古朴,上面的黄金嵌丝澄亮。
金九夷翻过面来,拇指摩挲着上面的“金”字,面色平静,“□□曾言前朝奸佞当道,百姓苦不堪言,君明臣良才是民心所向。朕少时,随先帝、兄长征战,深感世道多艰,也深以为良工美玉。俞氏忠心自先帝至朕,都从未有疑。有此物在手,无论珍品名迹都不足美矣。”
说完,金九夷捏着玉佩,带着身边的常言上了画壁后的镂花木梯,身影渐渐去了二层楼阁。俞之怀与其他人则低头恭送,依序退出了堂屋。
金九夷上到此处,见三面通风,外面一圈的回廊围栏,往左一望,能看见远处安乐宫的飞檐高阁。金九夷黑靴长腿向着另一边去,越过槅门到边廊,手中还捏着桃形纹佩。他长身玉立在楼阁之间,天姿俊逸,身比修竹,黑眸凛然深邃,浑身是君主的威仪与疏离。一手放在朱红围栏上,看着眼前的碧绿湖水,眼底似乎也染上了这一份宁静。
金九夷看了一会景,有风徐来,背手在柱旁长身玉立,内侍常言守在身侧,悄悄探看了一眼。
见主子没有动作,常言便也安静地站在一旁,慢慢下方有位碧衣女娘走出,看背影年纪不大,身形姣好。
圣人也瞧见了,只是简单的欣赏,是有一副难得的容颜,。女子顿足回首,白玉银簪下容颜绝色,清澈有神的眼直朝此处来。金九夷脚步微动,稍移到朱红柱子后,眼神移开往一旁盛开的红牡丹盯了两瞬,便转回了头。
常言张圆了嘴,惊叹这是哪儿的神仙下凡了,刚也见一面就好了。常言觉得,只要这容色在前,园子内的槐柳花卉都看不进眼。不过好歹面前立着位金玉,不多时,端正上前轻声:“大家,午时将至,是否暂留国公府。”
金九夷背手握一握掌中纹佩,上面的余温不是因此刻在他手中有的。
帝王面色平静,轻声吩咐常言:
“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