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李佑趴在软榻上,没有多说什么。
渭水之盟,看似唐朝迫不得已,其实突厥也是迫不得已,没有人会走了几千里,因为几句话,就放弃一座充满宝藏的都城,带着几车铁块回去,除非真的没有办法。
执失思力被擒,后方不稳,多有叛乱,内部矛盾加剧,放在今天,李佑自认为,就算把历史背的滚瓜烂熟,也不敢一个人几个文官去谈判,太宗皇帝的战略眼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是没有历史书的,但是他知道颉利的心里想的什么,颉利输的不冤。
所以在同年十月,颉利便遣使来到长安,送来了几万匹牛羊想要得到唐朝官方的支持。旧唐书所著: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又在今年,遣使带着丰厚的聘礼前来长安求亲,表示要做唐朝的乖女婿,只不过被唐太宗拒绝了,想必太宗皇帝在武德九年时便想好了要下一步大棋,把颉利抓过来跳舞吧。
“父皇,让我跟着李靖去吧,我把颉利抓过来给您跳舞。”李佑认真的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看着纯真的李佑,叹了口气,默默放下药膏,摸了摸李佑的小脑袋瓜,说道:“边塞苦寒,行军打仗又是生死之事,你身为皇子,何苦要参与进来?”
“男儿有死必报国,正当为上分此忧。儿臣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大唐的皇子,就是不同于历朝历代,也能同将士们一起浴血沙场,也能不凭出生,封侯拜将。中国初定,爷爷形势所迫,不得已和之,今兵强马壮,儿臣要让天下万国知道,曾欺我中国者,必擒王灭国!”李佑眼神坚定,正气凛然的说道。
李世民看着眼神炯炯的李佑,沉默半晌,点点头,同意了李佑的请求。他的思考更加深邃,当然,他没有想到如果得胜,年仅十一的李佑,会不会对太子的位子有冲击,毕竟正值壮年,生前哪想身后事。
九月二十一日,李佑到达长安后的第十日,一封文书入朝。幽州城外的契丹,奚,同罗,扑骨等等辽东部落,上书归顺唐朝。
太宗皇帝看着文书有些哭笑不得,对着房杜二人说道:“你们说燕王是好心办了坏事,还是贪玩办了好事。”说着便将文书递了过去。
归降文书写的话并不是表忠心,更像是求饶,对于李佑的行为,他们辽东部落简直是怨声载道,纷纷请求归顺,永不复叛。
房玄龄看了看杜如晦,二人相视一笑,这其中必然是有听说中国要对突厥用兵的消息,而害怕牵连,但如今燕王风头正盛,听闻皇上亲自为其上药,虽然只是小事,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所以夸燕王要比夸一句陛下威加海内来的好,新任兵部尚书侯君集首先出声恭贺道:“昔年剡公,年仅十三,曾被张须陀所笑,说是连穿盔甲的力气都没有,如何上阵杀敌?剡公大怒,当即身披两副甲,悬挂两壶箭,飞身上马,大破敌军。如今燕王年仅十一,我看,要比当年剡公更胜一筹。当是虎父无犬子。”
侯君集口中的剡公便是剡国公罗士信,二十一岁便已是国公之位,随着李世民东征西讨,战功赫赫。在洛水之战中,刘黑闼万人围攻洛水城,洛水乃是两军交战的关键,毫不夸张的说,在当时情况下,得洛水者得河北。 城中王君廓手上是刘黑闼手下的叛军,士气不高。好在刘黑闼没有想要和守军拼个你死我活,他的战略重心依旧是和洛水南岸的李世民决战,于是,他在城东北筑两个甬道攻城。而不是一窝蜂跨过护城河进行大战。
李世民担心王君廓守不住城,数次派兵救援,可皆被刘黑闼击退,于是问计众人,李世绩说:“若是甬道修到了城下,那城池必然失守。”也就是说,城池失守,便是激烈的肉搏巷战,王君廓手上的兵,一旦解除,定然是再次复叛。
就在众人有些一筹莫展之际,一小将挺身而出,说道:“愿替秦王守城!”此人便是绛州总管,剡公罗士信。
李世民大喜,于是以罗士信换下城中王君廓。李世民命人在城外以旗语引导王君廓,王君廓率众突围,唐军在两旁以人墙搭建了一条城外城中来往的道路,王君廓惜命,不等罗士信进城,先行出逃。城门狭窄,无法容纳两军同时进出,罗士信只好等到王君廓所部尽数出城之后,才挺枪拍马,率部迅速入城,只是刘黑闼进攻猛烈,唐军难以阻挡,人墙溃散,最终只有二百人跟随罗士信进入城中。
最终,罗士信以二百军士力扛刘黑闼万余人攻城,守城八日,城破,力竭被俘。刘黑闼惜才,劝降罗士信,剡公宁死不降,最终被杀,年仅二十二岁。
唐军得到了周转的机会,李世民腾出余力实行更大的战略操作,刘黑闼后方大乱,唐军在城破第四日后收复城池,随后,河北克复。
如今侯君集在提起罗士信,让李世民有些伤感,房玄龄冲着侯君集使着眼色,剡公的下场如此凄惨,你如今用来说燕王,怕不是官当的太过滋润了。
侯君集心神一凛,随即懊恼自己的话语,李靖随军出征,兵部尚书位空置,这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