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男儿有死必报国(1 / 4)

好梦在长安 河中枯古 2707 字 2023-12-14

李佑进京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他也放弃了挣扎,反正自己的官也被罢了,只有个空荡荡的正一品爵位。

不过好在张老虎和纪军莫二人跟随,并带有十数亲信。好歹他还是个燕王,不是罪犯,只是革职而已,也不是押解进京,只是面圣。

“又回长安了,时间真快啊。一晃就一年多了。”张老虎看着长安高大的城墙感慨道。

比起张猛虎,纪军莫就有些沉默了,高高瘦瘦的坐在马上,也不怎么爱说话,不过他也轻轻勒住了缰绳,站在长安城外,看着比当初繁华了不少的长安。从一个都城的面貌就能看出一个国家是否强大。

“去给老子找个笔墨,老子要在这长安城墙上,留诗一首。”李佑狂放的说道,早期的唐朝军营里面没有多少文化人,嘴里也吐不出几个锦绣文章。所以会写诗的人,都是文人墨客。直到科举被正式实施,才出现了一大批边塞诗人,和锦绣盛唐,不是李白吐出了盛唐,而是盛唐孕育了李白。

就凭隋朝一朝几十年,四五次科举选出来的十三个进士,而且这十三个人不是为唐朝效力就是被隋炀帝随意丢弃,老的老,死的死。这样的制度再怎么也养不出来个李白,所以中华诗词唐宋各占一字。隋朝科举只是一个随意的举措而已,终其一朝,不难看出,并没有要推行的意思。而真正将其放上历史舞台的,还是那一句: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所以,在这个时期,会写诗,是一件在普通人看来,很了不起的事情,尤其是豪放的边塞诗。毕竟大家都没怎么见过,不像之后,长安的狗都能压个平仄出来,汪汪旺旺汪旺旺。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比如现在的禁军,就很不认同李佑在城墙上写诗的提议,他们不认识李佑,但是他们知道李佑要干什么就够了。张老虎一行人跟一群强盗一般,硬生生在禁军前面为李佑围成了个圈,好让李佑安心在城墙上题诗,恶狠狠的盯着围上来的禁军,大有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意思。

禁军没得到授意,不能当街杀人,毕竟天子脚下,该有的法度还是要有的。

“好了好了,干什么干什么,老子是来写诗的,又不是来攻城的,别在这儿瞎起哄。”李佑一脚踹在张老虎的屁股上,然后对着那禁军最面前的长官笑嘻嘻的说道:“将军,诗兴大发,没控制住,抱歉啊,你给看看,写的好是不好。”

那将军没有说话,对李佑一行人严防死守,不过还是忍不住,下意识的跟着李佑的话语,看了眼墙上的诗歌。

皇城禁军一般都是高官子弟,识文断字自然是不在话下的。只是一眼,他便被吸引住了。墙上所写正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你是何人?”那禁军将军回过神来,出声问道。

李佑将笔随意一扔,长袖在空中烈烈作响,抬腿超前走去,高声说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燕王李佑。”

正好此时,一个白衣四个黄衣,出现在了众人眼前,白衣用着非男非女的声音高声说道:“宣燕王李佑,进两仪殿面圣,余众听候发落。”

这时,通化门守军才知道,眼前作诗的人,正是当今圣上第五子,燕王李佑,赶忙下拜说道:“殿下恕罪。”

“哎,免礼免礼,我要是你,早一枪把儿拍来,把这个城墙上乱写乱画的刁民给打倒在地了,你已经很有礼貌了,没关系。”李佑扶起了那人,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朝着皇城走去。

两仪殿此时空无一人,李世民坐在殿内,朝着李佑招了招手。李佑不肯走上前去,坐在门槛上,远远的看着李世民说道:“你把另一只手也拿出来我就过去。”

李世民黑着脸不说话,不过为表诚意,还是把另一只手给拿上了桌面。可是李佑仍然不放心。

“还是你过来吧,我们在这儿谈,或者有什么话您直接说也行。”李佑坐在门槛上,说什么也不愿意进去。

李世民的脸越来越黑,他居然被自己的儿子叫过去谈话,好啊,反啦!反啦!

不过,太宗皇帝就是太宗皇帝,李佑怎么可能斗得过他呢,很快就被两个悄悄从殿门外摸上来的太监给死死摁住了。饶是他马上征战许久,也没办法挣脱,毕竟年纪摆在那里。

李佑不由得在心里感慨一声:唐朝的宦官就是牛。

看着李世民拿着棍子缓缓逼近,李佑慌了,他发誓自己被困草原都没这么慌过。

“爹,你是知道的,孩儿我一向是孝顺的, 您不会打孝子的吧?”李佑一边挣扎着,一边想要唤醒李世明的父爱。可李世明黑着脸依旧不说话,继续朝李佑走着。

不是孝子还不打呢,没听过棍棒底下出孝子么,能在棍棒底下的都是孝子。

“爹,你也不想我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