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早了,我约了人,就先走了。”黑衣男子说着摆摆手就要离开。
白衣男子先是点了点头,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喊道:“生民,周子安他们今天演话剧呢,你不看?”
“谁看那玩意,走啦。”
生民,生民.......俞珩咬着牙,这个名字他记住了。
等等!好像在哪听过?他苦苦想着,终于想起来上次在锦绣坊时俞墨兰给他讲的,财政部部长的儿子,李生民。
好啊,他一向带着笑意的脸色阴沉沉的,这仇无关乎什么感情,只关乎血缘,那就是他亲爹,这事儿既然被他听到了,那就咽不下这一口气。
当然现在具体什么情况都不知道,不是一个好时机,他慢慢想着,先去看了话剧再说。
走到礼堂那,来的人已经陆陆续续有一些了。上午薛平漳就在这做了讲话,这场演讲十分经典,将他的教育理念和希望完整的阐述出来。
在他到来之后的北大,生机勃勃,真正成为了这个时代所有文人的摇篮。
周子安专门派人给他安排了位置,就在第一排,只不过稍微靠边,旁边坐的是他们戏剧社的指导老师金大同。
俞珩跟他聊了聊,得知他最近正在筹备建立戏剧系,很佩服。
“剧本您看过了吗?”金大同带着笑,夸赞道:“您的《成仙记》确实写得很不错,不过心理描写太多,舞台上不太好呈现,剧本改为了歌剧的形式,很有意思。”
俞珩摇头,他对今天这场戏确实全然陌生,或许是出于信任,他没有过问他们是怎么改的。
没有等多久,就开始有人陆陆续续往台上搬道具,相比起传统戏剧来,新式话剧更需要道具来帮助演绎。
“初入异世,他彷徨无助.......”
随着优雅的男声旁白,表演开始了。
一个老头模样的人颤颤巍巍走到台前,环视一周,开始用低低的声音凄苦的吟唱起来,还是戏腔。
吟唱了一会,人就一晕,工作人员上来搬道具,场景变换,被救了躺在床上,用白话和人交流。
俞珩眼前一黑,笑容差点挂不住,这就是歌剧形式吗,再看周围,大家似乎看的都挺认真。
他收起了内心一点想法,也是,话剧什么的才刚刚发展起来,就像之前的翻译一样,都是要靠一步步慢慢摸索才能发展完善,就算这话剧中不中洋不洋的,可是放在一百年后,很多改良传统戏剧,不一样也是这个效果吗。
台上的人还在卖力的演出,周子安站在后台,手心都是汗,不停的关注台下人的反应。
他对自己无论是导演能力还是整部戏的编排都挺有信心的,但能不能的到好的反馈依然不确定。
原先的《成仙记》就是有一点幽默色彩的,周子安将这一点保留甚至夸大,许多有笑点的地方下面的人都能意识到并且被逗笑,整体看起来还不错,至少中途离场的人几乎没有。
整场戏一个半时辰,一共三幕,每一幕戏中场休息时观众可以去去卫生间。
第二幕演完时, 周子安从后台出来,跟校长问了个好,紧张的搓手询问他的意见。
薛平漳挺欣慰的笑道:“我觉得很好,新鲜,有思想,完成度高,真正是雅俗共赏。”
得到了这么高的评价,少年人自然是激动,却也还懂得收敛自己,谦虚的道:“我们是借了俞先生的光辉,特别是还有金老师的帮助,否则很难完成它。”
“噢!金大同老师是很不错,你们要多跟他学点知识。”薛平漳听说过这个名字,对他印象还不错。
俞珩坐的位置距离他们不远,不一会儿消息就传到这边来了。
金大同明显很激动,他之前在上海筹办戏剧学院,但没成功,这次是受他的老友,文学系主任的邀请来到北平,教国学的同时,他也想继续实现自己建设戏剧专门人才的想法。
演出在继续,经过第一幕的迷茫彷徨,第二幕的悲伤绝望,到第三幕的觉醒反转将观众的情绪推向最高潮,演出结束,掌声经久不衰。
饶是俞珩对这种表演形式没什么兴趣都被演员的演绎代入进去,不得不承认,这些学生真的有专业性。
所有演员在台上并排站着鞠躬,这一出戏才最终完成。
“俞先生俞先生,我们待会要举办一个庆功宴您来吗?”周子安见他要走,赶忙追了上来。
俞珩摇头推辞道:“这部戏我没有参与什么,完全是你们自己的功劳,我就不去了,你们玩得愉快。”
“哦。”周子安不死心还想说些什么,却见他表情凝重,似乎确实有事,便没再勉强他。
俞珩第一步去的图书馆,关于父亲的事情,他不想让周生棋他们插手,一是不知道事情有多大,二是也算是一点私心吧,他想看看,自己究竟能做到哪一步。
北大的图书馆并不对外开放,所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