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类似的情况不只有救济院,还有粥摊,有的人知道要在锅里洒什么沙石,泥土之类的,但又下不去手,由此导致的混乱也有许多。
不过俞珩写第二本就有意地将解决问题的办法穿插进去,几乎算是一本救济手册了,所以在经过第一个星期的混乱之后,一切就进行的比较有序了。
阿东他们每天去领一碗粥,喝下去胃里暖暖的,毕竟是小米粥,营养还是要比杂粮饼好吸收,小孩子就像一块海绵,疯狂的汲取这每一滴营养,这些天,几个人面上都红润了不少。
阿东其实也考虑过将弟弟妹妹送进福利院,可是最近几天各个福利院都贴出了新要求,所有进入福利院的小孩都要严查身份,如果父母或其他人有能力抚养小孩,就不能送福利院来。听说因为这个,福利院将好多小孩送了回去。
其实阿东觉得那些人的想法可以理解,跟在自己身边挨饿受累的,送去福利院至少有顿饱饭吃。不过比起那些活活饿死的,这些人至少还能活着。
阿东这么想着,看着弟弟妹妹,又看了看角落里还没用完的炭,也就放弃了福利院的念头。
至少自己还能养得活他们。他想。
这两本书火成这样,上头自然注意到了,有人敏感一点对号入座,悄悄打听到是不是有人在搞他,毕竟什么民脂民膏,什么贪污赈灾款,这玩意本就是大家心知肚明,可也确实禁不住查。
但更多的人没什么感觉,不过是一两本小说罢了,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不过还是有点儿用的。
“我们非常关注民生。”接受西方记者提问时,一个胖胖的中年男子回道:“在新政府成立的这几年来,我们的百姓吃饱了饭,穿好了衣。”
“所有的人都很幸福。”
-------------------------------------
《三毛流浪记》第二部火爆北平时,作家本人却在摆头花。
之前定的柜子陆陆续续也做好了,整个店铺的装修采用了白色兼黄色的风格,铺了地砖和墙砖,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要摆商品了。
俞珩最近除了写书就是在考虑这些,他让林秀莲和俞墨兰一起去做市场调研,女人最懂女人想要什么,而她们两个的年龄段正好是他最想要抓住的客户群体,非常适合做这件事。
所谓市场调研并不复杂,从品类到选品,列一张单子就可以了。
两个女人动力十足,每天天一亮就跑出去,晚上才回。俞珩怕她们有危险,又找了一个人看家,原先的王成便陪着她们,顺便提提东西。
十天之后,一份详尽的名单便摆在他的桌子上。
时间太短了,很多东西不一定全面,但俞珩却看得很认真。
在对两人充分信任的基础上,他确定了最终的名单,品类一共三十五种,单品超过六十种,还包括颜色不同种类不同的同品牌商品,幸好他们打通了两家店,不然根本施展不开。
接下来,就是要上门跟人谈合作了。
合同他早就印好了,他们这次不跟品牌合作,只跟某个产品签合同,因此合同都是模板,所有产品,一视同仁。
不过他们这样一个不知能不能做起来的小店对于大部分商家还是什么吸引力的,所以俞珩完全没有想过所谓的渠道费,开玩笑,人家的东西又不愁卖。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只带了一年的合同。合同上没有规定价钱,只订了一些双方遵守的条约,顺便还有违反条约所要赔付的违约金。
内容很简单,老板们也没有多想,而且大部分人没有什么品牌观念,只有“哦,我的货多了一个地方卖。”这样的感觉。
当然也有不太乐意的,这种俞珩也不勉强,除非真的是那种没有下为替代的他才会多说几句。人家要实在不愿意那也只能放弃了。
合同签完了,下面就是宣传了。
店容量毕竟不算大,他也不想第一天顾客就被挤爆,影响购买欲,而且自己的人也没适应过来。所以他并没有在报纸上打广告的想法,但这并不妨碍他写广告语啊!
说干就干,什么“女人的天堂”“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只做精品的搬运工”“精致生活,从一根头花开始”“优中择优,只为给你最好的”“顺手带一件,出门就好看”“由内及外,改善自己”.......之类的,饶是俞墨兰忍不住吐槽这些广告语太过直白,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有点吸引力。
前期的准备还没完,服务员也很重要,首先,最好是女性,这样不会让女性感到有攻击性,而且大部分人还是比较保守,并不是很愿意同男性接触。
其次,还要先进过培训才能上岗,毕竟是“精品店”,服务员必须专业性比较强,而且要长相白净,身姿挺拔,言语大方,对待所有顾客都十分亲切热情,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有没有人随手把东西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