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同意赴会(1 / 2)

章新风神秘地笑了一下:“当然是有更好的机会。”

他先询问了一下俞珩对舞台剧改编的看法,俞珩表示可以,但是最好是能同那边协商一下版权费。

先声明,他并不是掉钱眼里去了,对这一帮学生还要这要那的不给面子,他只是不想开那个头。

舞台剧给你免费演,到时候电影啥别的项目找上来怎么办,就算是真的不给版权费,也至少要拿出一个明面面上过得去的理由。

章新风表示同意,虽然他是一个读书人,但首先,他是要做生意的,赔本买卖他可不欣赏。

“这样就好办了,北大那边先拖一拖,不急,重要的是这个星期五。”章新风也不卖关子了,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邀请函,上面赫然写着:华国文学艺术交流会。

俞珩瞳孔微缩,这可不是一般的盛会啊,提前几个星期就在各路报纸上预告,之前看到的名单中,多的是俞珩目前只能仰望的大佬。

但这个聚会是邀请制,而且按俞珩听到的情况来看,一般人是绝对进不去的。

他有很清晰的自我认知,就凭一个月的《成仙记》就想进入这个圈子,难如登天。

章新风见面前的两个人都愣住了,大笑起来,他是真的高兴,俞珩是在《新民周报》上发表他第一篇文章的,现在俞珩越发达,带给《新民周报》甚至章新风本人的好处就越多,这种好处一般是暗处的,并不显眼,却收获巨大。

“这颗不奇怪,你想想你最近做了什么大事。”

“是《创新》的功劳吧。”俞珩稍稍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没错。”章新风直白地点了点头,《创新》这两天确实在学术圈有一些声响,有许多与章新风相熟的人都来打听过这个事,可以说,仅仅一篇文章,现在的俞珩跟之前的可不是一个量级。

这也是民国的文化圈导致的。近几年政府放松了对思想的控制,一些有留洋机会的人也学成归来,国内是百花齐放,各种思想交替,对一个文人的评判重心往往不在他创作的内容,而在他创作的思想。

创新,毋庸置疑,绝对是这几年听到的比较有现实意义的思想了。

虽然那句“少谈些主义,多谈些问题。”已经是俞珩上辈子听过的了,不过在华国此时的时间线上,抱有这样的思想的人自然也有,不仅有,而且他们往往更清醒。

面前这张邀请函,造型精美,封面上的毛笔字行云流水,颇有意境,不知是哪位位大人物写的。

俞珩有点感叹,他在这个世界中没有听到过一个他熟悉的名字,但他知道,无论在哪个世界,华国的文人们依然是战火纷飞的年代难掩的光辉。

他真的想好要走这条路了吗,也许吧。

“好,我去。北大的学生们就周六见吧。尽早把事情敲定下来了也好。”

“当然没问题,”章新风笑道:“沾你的光,人家也给我发了一张,到时候我们一起去见见世面。”

章新风难得露出了这种促狭的神色,不过俞珩也知道,人家是真心对他。

同二人告别后,俞珩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新民周报》很不错,编辑们和报纸内容都很好,给了刚来到这个世界的俞珩很大的帮助,不过他心里影影约约有一个想法,虽然还没成型,但他知道,同《新民周报》的缘分,也许只有《成仙记》了。

.......

北平某处院子里,一位面容威严的男人正在看报,男人看起来四十岁上下,不过丝毫不显老态,看起来精神又锋利。

旁边站着一位穿军装的男子,看军衔应该级别不低,此时却神色谦恭,微弯着腰同男人一起看。

“老爷,小小姐回来了。”低眉顺目的管家上前通报了一句,候在旁边。

男人放下了报纸,向来面无表情的脸上展露了些许笑意:“这丫头,一下午不知飞哪去了,我回来竟见不到人。”

话虽如此,可这语气哪里有埋怨的意思。

军装男子自然是人精:“小姐秀外慧中,向来懂事,想必是有什么事儿耽搁了罢。”谁都知道张存正虽然儿子女儿众多,但最喜欢的还是小女儿张悦璃,当然她也没辜负她父亲的喜爱,从小聪慧,有北平才女之首的雅称。

“父亲。”说话间,他们讨论的对象已经走了进来,柔柔的请了个安。

有道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少女肤若凝脂,身段窈窕,十六七岁的年纪更是生动可人,光是在那婷婷的站着,便让军装男人看呆了神。

张存正倒没注意这些,他招招手将他的心肝宝贝儿喊道身前,亲昵的问候了一下生活。

张悦璃低垂着眉,安静的听着父亲讲话,眼睛却看到了桌子上的报纸。

“你也看了?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张存正注意到女儿的眼神,他虽然喜爱女儿,却从不会同她谈国家大事,不过创新说到底只是一种理论,还没有付诸实际,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