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拉市(1 / 2)

两天多的风雪路程,已经快接近这个令人向往的城市,能看到拉市的特色风貌。

在偏僻的路上,把房车换成了suv。

很快进入到了拉市的范围,在城市交通卡口的军警巡逻点,出示了一家人的居住证和通行证,在接受军警的询问和查验后,顺利的通过,进入了拉市。

耸立在半山之间而建的布宫,雄伟壮观,路上的人车逐渐多了起来,身着红色僧袍的僧人虔诚的口念佛经,手持念珠,行走在大街小巷之中。

整个城市没有那种身处极端灾难中残破不堪的景象,完全是一副太平盛世和谐美好的氛围。

父母坐在车上,目不转睛的看着外面。

母亲说道:怎么没看到大街上有避难的灾民啊?

父亲:也许都还在路上呐,我们有车,当然会快了很多。

张小强笑道:现在能进入到藏省的人,哪一个曾经不是非富即贵的,能进到拉市的,更是翎毛凤角。很多避难的普通灾民都会在政府和军队划定的区域活动生活,从事劳力工作换取口粮,让自己和家人能活下来,并不是真的能做到自由生活。

母亲惊奇道:那我们怎么没有被限制?

父亲沉思了一下,说道:自从进入到藏省,一路上过来,你看到有多少避难的灾民是驾车通行的。

张小强轻声道:刚才过军警巡逻点的时候,军警不是询问过我们吗,需要政府或者军队给予必要的生活帮助吗。如果是普通的避难灾民,肯定是需要的,那就得去政府和军队划定的区域活动生活工作。我们不需要,就说明完全有能力很好的生活,所以不会限制我们的生活区域。再说,现在政府也需要有能力和物资的外来居民为本地创造价值提升消费。

母亲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感叹道:任何时候的社会环境状态下,都是适者生存的。有的人一辈子就算是勤劳艰辛努力,也只是能解决温饱,有的人什么都不用做,或者做的极少,就可以过得丰衣足食,挥金如土。

父亲笑着说道:这或许就是人生吧,可望而不可及,可遇而不可求!

张小强轻声道:咱们现在先找地方住下来吧,安顿下来之后,以后有的是时间闲逛。

父亲指了下前面,说道:那边路口旁边不是有家旅馆吗。

张小强看了一下,不远处的路口旁有一幢五层高的灰白色建筑,上面有个长长的招牌,良友旅馆。

随即打转向灯,看了下车的周围,向路边靠去,停在了旅馆门口附近的位置。

一家人带着板砖从车上下来,张小强背上双肩包,拿出牵引绳给板砖套上,牵着往旅馆走去。

刚走到旅馆门前想要进去,一个很瘦弱的小男孩,大概有八九岁的样子,也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站在了一家人的面前。

看到了牵着的狗子,吓得后退了一步,随后镇静了下来,抬头说道:大姐姐,你们是要住旅馆吗,这里很贵的。我家里也是开旅馆的,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房间打扫的都很干净卫生,水电都有,而且便宜,你们要去看一下吗,我给带路。

张小强微笑着说道:我们有三个人,还有辆车,你们家能有地方停车吗,住的房间是怎么收费的。

小男孩挠了挠头,认真的说道:车可以停在我家的小院子里,不收费,房间是一间房一天七两粗粮,可以吗?

张小强看着这个瘦弱的小男孩,身上的衣服虽然很旧了,但是干干净净,鞋子上面打了好几个补丁,眼神里的那种纯净和渴望,让她不忍心去拒绝。

小男孩看着张小强打量着他,以为对方不愿意,着急的说道:我家的房间真的打扫的很干净的,我每天都会打扫两遍,你们要是真的要住,粮食也可以少给一些的。说完看向张小强。

张小强看了下父母,对着小男孩说道:我们可以先过去看一下,如果合适,我们就住下来,还是按一间房一天七两粗粮结算。

小男孩兴奋的点了点头,说道:我给你们带路,走路过去就十几分钟就到了,车停在这边很安全的,等你们确定住下来,再过来开过去。

说完,转身在前面带路。一家人带着板砖跟在后面。

被牵着的板砖引起了路人的注意,身材粗壮,皮毛油亮,尾巴卷翘着,这得喂多少粮食才能长那么好。

走了十几分钟后,来到了一个小院子前停下,小男孩激动的大声道:爷爷,我找到要住旅馆的客人了。

一家人跟着小男孩进入了小院子里,张小强环顾周围的看了下。

院子正中有三间堂屋,堂屋墙角处有一口压井,还有自来水龙头。旁边是一个石头和水泥垒的火灶,堂屋左边有四间不大的偏房,院子墙边是一排垒放整齐的木柴,上面覆盖着积雪,院子最边上的角落里应该是一间旱厕,整个院子也就是两百多平方左右,但是整理的干净。

一个瘦弱,神态和蔼的老年人从堂屋里走了出来,看着张小强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