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臣子互相攻讦,人人都想争首辅之位——!!(1 / 2)

老朱还没羞愧完,天幕上的画面又变化了。

【明神宗:朱翊钧!】

【外号:守财奴、怠政皇帝、君主离线制开创者、懒龙】

在明穆宗朱载之后,天幕中被点名的,便是大明的第十三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

众多盯着天幕的历代帝王们,心情颇为复杂。

别的王朝不过一两位皇帝被盘点,大明这边倒好,连环剧似的,一个接一个,真是集数齐全,一点不落。

始皇帝、汉武帝等人,早在前面的天幕中便听说过这位万历皇帝的一些情况。

他可是大明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绝非短命之辈,在朱氏一族里,算得上是长寿的代表。

不像前面几位动辄壮年撒手,万历至少有足够的岁月去施展自己的政治谋划。

众人心里都在琢磨:这位当了几十年的皇帝,到底做得如何?

视频标题里给的外号,一个比一个难听,但大家如今也不会仅凭绰号来下定论。

毕竟前头的隆庆还背了个“色龙”的名头,可朝政并没因此乱套。

说不定这万历,也是如此。

汉武帝尤其好奇,他想知道这位能在位这么久的天子,到底凭什么。

……

洪武时期!

老朱看着天幕,无奈至极。

“咱朱家子孙,真是花样百出啊。”

老朱心里叹息。

此刻他也无心再多评论,只能望着天幕,自言自语一句:

“唉,看吧。”

后代子孙的事,他这做老祖宗的,也插不上手。

……

永乐时期!

朱棣的神情,和老朱如出一辙。

“咱朱家,果然不缺‘奇才’啊。”

光看那些外号,他就知道,这万历必然是个槽点满满的主。

【嘉靖四十二年八月,朱翊钧出生于裕王府,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长子、次子早夭。】

【因嘉靖迷信道教,“忌言储嗣,凡涉一字者皆死”,所以朱翊钧降生之事无人敢奏报,更无人敢替他起名。】

【直到隆庆元年,群臣上奏请立储,同年八月十八,明穆宗才亲赐其名——朱翊钧。】

【隆庆二年,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正式接受帝王教育。】

【他读书十分刻苦,讲官谆谆教诲,李太后严厉管束,再加上他自身勤勉努力,学业精进。他后来也常自豪地说:“朕五岁便能读书。”】

【隆庆六年,明穆宗病危,召高拱等人至前殿,司礼监冯保宣读遗诏:“皇太子嗣位,朕已不行。”】

【随即穆宗崩逝,太子朱翊钧即皇帝位,改元万历。】

【因年幼不能独理政务,朝政由内阁暂代。】

【朱翊钧虽小,却御门听政、亲自批答,奏章阅后亦交内阁详拟,以杜绝留中之弊。】

【即位后,他仍然勤学不辍,寒暑不改,这在大明皇帝中,除太祖朱元璋外,极为罕见。】

【但自嘉靖朝以来,朝局已积弊深重,党争相继,万历年间未能根治。】

【一场权力斗争后,高拱下台,高仪更是气得吐血三日而亡,顾命三臣只剩张居正一人。】

【少年天子万历,则以“用人唯我”的姿态牢牢把握权柄,在前十年间锐意革新,政绩斐然。】

【他将内廷事交冯保,而大权全托张居正。】

当初穆宗驾崩,万历年纪尚小,朝政主要还是内阁操持。

然而内阁内部勾心斗角,高拱与冯保水火不容,彼此都不愿对方坐大。

张居正表面助高拱,实际上却与冯保暗中勾连,两人联手将高拱逐出权场。

这一切,都源自嘉靖朝留下的不好影响。

嘉靖素来好用制衡之术,不愿卷入矛盾,只坐山观虎斗,独揽大权。

久而久之,臣子间互相攻讦,人人都想争首辅之位。

这样的内斗,自然也波及到年幼的万历。

他在位四十八年,始终坚持掌握实权。

“若用舍予夺,不由朝廷,朕将何以治天下!”

朱翊钧虽然年纪尚小,却已显露出“少年天子”的气度。

他将朝政托付给辅臣张居正,支持其在政治与经济上进行大胆革新。

而随后发生的张居正改革,可谓继商鞅、秦始皇及隋唐改革之后,直至明末,都影响最深远、最成功的一次政治革新。

历代皇帝观看此段视频,尚未表态。

毕竟此时万历尚幼,尚未亲政,暂时还看不出端倪。

“不确定,再观察一下。”

然而万历自有少年天子风采,秉性谨慎,并未胡来。

他罢免高拱,将实权全数交给张居正,让其担任首辅。

张居正上位不过数日,朱翊钧便单独召见,共谋国事。

此举颇为轰动,因为在明穆宗时期,从未有过皇帝召见大臣的先例。

此举不仅体现了朱翊钧承业治国的志气,也大幅提升了张居正的威望。

……

洪武时期!

老朱忍不住点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