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1 / 3)

遥遥 拉面土豆丝 1842 字 3天前

刘紫君到底还是小孩脾气,哭哭笑笑,快得很。同学给她打电话说单主中暑了,临时放鸽子了。刘紫君倒也没有垂头丧气,跟电话那边说:“好吧那你们等我,咱们去吃饭吧,我姐不陪我。”

“别埋怨她,她是排了好久才排到咱们的档期,身体不舒服也不是她的错,她一定也很难过。”

“把定金退给她吧”

说罢搓了搓脸,拎着死沉的化妆箱走了。

张若瑶上网看了几个照顾幼猫的帖子,把那只被赶出来的小猫单独挪一个窝,按照网上的教学看了看公母,嗯,女孩子。然后下单了羊奶、奶瓶和宠物湿巾,乱七八糟一堆。

天黑了以后,刘紫君又回来了,给张若瑶打包了菜,送了过来。

张若瑶看她眼睛红红的,摸她脸:“你喝酒了??”

刘紫君歪头躲开:“哎呀没有......拜拜,我回家了,我还要回去修图呢,攒了好多。”

......

张若瑶把刘紫君带的几道菜一一打开,然后去花店叫姜西缘。今天晚上有风,相对凉快,干脆搬个小桌板和两个小马扎,两个人就坐在店门口吃。门口悬挂了一个灯泡,有小虫不断往上撞,砰砰的,张若瑶把蚊香往外挪了挪,怕熏到小猫。

姜西缘刚打烊,带了两大块干燥的泡沫花泥来。

“给猫窝垫一垫,这个隔凉,坐月子呢。”

然后又摸摸那只被独立出来的小猫:“哎呦,小可怜儿......”

“现在又不冷。”

“你没生过孩子不知道,坐月子最怕凉,我生小鱼儿的时候也是夏天,我躺在家里还要穿个外套,穿袜子呢。”

张若瑶拆了双筷子递给姜西缘,姜西缘看到有打抛猪肉饭,问:“你不是不吃红肉?”

“紫君买的,让我叫你来一起吃。”

“妹妹真好。”

“嗯,说谢谢你救了那窝猫。”

吃饭间,张若瑶和姜西缘聊起刘紫君的事。

张若瑶朋友不多,能聊些日常的就更少,姜西缘比张若瑶大一岁,单亲妈妈,当初孩子没满百天就离了婚,张若瑶摆脱不了刻板的思维定式,她会觉得人生经历更丰富的人是更值得依靠的,眼光往往是更明亮的,有更强健的骨骼。比如姜西缘,能一个人带着孩子开一家花店,同时有余力把生活装点得靓丽,这已然是一种超凡的能力。

至少比她强。

“小鱼儿呢?放暑假不见人。”

“我给送乡下了。说是想去玩,想喂小鸡小鸭,种小花,干脆让她姥姥带几天,我省省心。”

姜西缘一边吃饭一边说:“你妹妹很聪明的,走什么路都能通畅。只是如果能坚持,还是把书读下去,倒不一定真的会学到什么了不得的知识,只是书读多了会明理,眼界会宽。老话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说行万里路也能明理懂事,但那代价可就大了,要吃更多苦。”

张若瑶想起刚刚刘紫君倚在她门口,巴巴地瞅着她,撒娇:“姐,你会继续替我保密的吧。”

“我答应你,我一定考大学,我一定尽力。”

张若瑶挑着细小的鱼刺,说:“其实我现在更关心她的心理,青春期情绪波动很大,很紧要......其实考不考学都好,只是我觉得她有点别扭,她其实并不像她说的那样开心。我原本以为她是想把摄影当做终身事业,以后继续深耕,但好像,她也没有这样打算。”

姜西缘说:“是呀,肯定的,人最难得的是自洽,紫君她既想追求爱好和自由,但又摆脱不了优绩主义的裹挟,得不到社会肯定,满足不了家人的期望,她会丧气,所以如今唯一的解决方法是闭目塞听,不看太远的事,只专注眼前,当下的快乐。”

说完了,姜西缘自己都乐了:“这已经不容易啦!”

是啊,已经不易。

张若瑶前段时间随手打开一条公众号文章,里面大概是讲经济环境与心理状态的关联性,经济下行时期,人们很容易产生“被剥夺感”,就是没有那么容易感受到快乐,这不是错觉,是有理论作为支撑的,当物质满足的边际效益递减,开心变得很难。

简而言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苦和人生课题,彼此并不相通。

张若瑶第一次从刘紫君这里得知如今的高中已经是自由选科了,还有什么赋分之类的词汇,她全都不懂,当时刘紫君扶额说,算了,别人帮不上我。

没人帮得上我。

天呐!!!啊!!!

......

“其实人的理想状态,就是既能感受到当下的美好,又能放长眼光,有一个恒久的理想去追求。这两种快乐没有谁高级谁低级之分,但就像两条腿走路,这样走得比较稳当。”

姜西缘觉得不过瘾,起身去隔壁便利店买了两罐啤酒,分给张若瑶一罐。嗤啦,泡沫冒出来。

张若瑶抿了一口说:“怎么办,我没有。”

“长的没有还是短的没有?”

“都没有。我就是浑浑噩噩无欲无求的那类人。”

然后又反问姜西缘:“你有吗?”

姜西缘大笑:“我有个屁!我都说了不容易!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