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和物理降温的双重夹击下,短暂地退到38度边缘,却又在药效减弱后,顽强地爬升回39.5度。
“妈……妈……”
“……我错了,妈……”
“……妈……”
带着哭腔的哽咽,含糊不清,一句接着一句。
每一个字都像一根针扎在林菁的心上。
她一遍遍地用冷水浸透毛巾,小心翼翼地覆上虞笙滚烫的额头和脖颈。冰凉与灼热的碰撞,让昏睡中的人无意识地瑟缩、皱眉,却无法真正醒来。
林菁用棉签沾了温水,轻轻润湿她干裂的嘴唇,看着她本能地汲取那一点微末的湿润,心中酸涩难言。
难道就一直在酒店里坐以待毙,等着她退烧?
可如果一直不退呢?
林菁拿起手机去了门口。
电话那头,Erik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种刻意压低的、充满“专业考量”的凝重:
“Gina,我理解你的担忧,Clara的身体状况确实令人揪心。但是,‘医院’这个词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你要明白,现在离下一场巡演只有十天,任何关于她健康问题的非必要曝光,都可能在乐迷和媒体中引发巨大的猜测和恐慌。这对她精心筹备的演出、对整个团队的努力,甚至对她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短暂停顿,Erik语气放软,带着点“推心置腹”的劝说:“我知道你心疼她,我也一样!让她好好在酒店休息,请最好的私人医生,用最好的药,费用完全不是问题!这才是对她、对大家都最稳妥的做法。专业的护理和绝对的静养,有时候比医院嘈杂的环境更适合恢复,你说是吗?”
林菁握着手机,指尖冰凉。
话筒里Erik那看似充满关切,处处以“大局”和“风险”为重的言辞,在她听来字字清晰,却又字字冰冷。
她心里明镜似的,Erik长篇累牍的核心,不过是一层精致的包装纸,里面裹着的,是他对自己可能深陷“压榨病弱艺人的无良老板”舆论漩涡的深切恐惧。
而虞笙的健康,在他那精于计算的利益天平上,终究抵不过一场成功的巡演和乐团自己那光鲜亮丽的招牌。
床头柜上的温水换了一杯又一杯,冰袋也重新填充了一次。
林菁强迫自己吃了几口酒店送来的三明治,味同嚼蜡。
她不敢睡,也毫无睡意。
每一次虞笙呼吸声的加重,每一次体温计数字的攀升,都让她心惊肉跳。她遵照堂哥林屿远程发来的建议,记录下虞笙的体温变化、呼吸频率和意识状态,冰冷的数字在白纸上排列,描绘着一条令人揪心的曲线。
窗外的城市喧嚣渐渐平息,偶尔能听见划破夜空的警笛或摩托车引擎的呼啸,遥远而模糊。
房间内,只剩虞笙不规律的呼吸声、林菁偶尔起身换水或换毛巾的细微声响,以及那无处不在的、沉甸甸的寂静。这份寂静被病弱的气息和未知的恐惧浸透,压得人喘不过气。
时间在煎熬中一分一秒地挪动。
夜色浓稠如墨,将房间紧紧包裹。
壁灯的光芒显得愈发昏黄微弱,如同风中残烛,勉强支撑着这一方小小的、被病痛笼罩的空间。
林菁靠在椅背上,眼皮沉重,精神却高度紧绷。
她握着虞笙那只没有打点滴却柔软无力的手,她能做的,似乎只剩下这徒劳的守候,以及一遍遍在心里祈祷这漫长而痛苦的黑夜能快点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深沉的墨蓝开始悄然褪色,边缘泛起一丝极淡、极冷的灰白。
城市依然沉睡,但一种属于黎明前的、微妙的寂静和清冷,已经开始悄然渗透进来。
就在这时,房间的内线电话突然尖锐地响了起来!
林菁吓了一跳,生怕吵醒虞笙,她几乎是扑过去接起了电话:“Hello?”
前台小姐礼貌但公式化的声音传来:“林女士您好。抱歉打扰,有一位陆先生坚持要立刻见虞笙小姐。他说是您告知的房间号,并说情况紧急……”
陆先生?
林菁的血液瞬间凝固了!
他来了?
他竟然真的来了!
“我、我没空!请他离开!虞小姐需要休息!”林菁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变调,语无伦次地用英文拒绝。
“很抱歉,林女士,”前台的声音带着一丝为难,“这位陆先生,他的态度非常坚决,并且……他持有我们酒店集团最高级别的贵宾身份,我们无法阻拦他上楼,只能非常抱歉通知您。”
“喂?喂?”林菁对着话筒低喊,然而耳边只传来被挂断的忙音。
她猛地转身看向床上昏睡不醒、毫无防备的虞笙,又看向紧闭的房门,巨大的恐惧瞬间笼罩下来。
完了!
她几乎是本能地冲到门边,慌乱地想挂上安全链!
可是,已经太迟了。
敲门声响。
安全链还没挂上,林菁的动作僵在半空。
紧接着,连续三声的电子门铃声传来。
林菁回头看了眼,如果她不开门,这扰人的门铃是不是会持续地响在安静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