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憋屈的技术员(第一更)(1 / 2)

陈君想了一下回答:“东子……这样的同学我还真没有,但我明天可以帮你打听一下……”

“我听说现在不仅那些国营轧钢厂因为经营不善而开始亏本,甚至倒闭,四九城还有不少的国营养殖场也因为各种原因而开始亏损……”

“里面肯定有不少你想要的人材……”

“我先帮你问问……要是真有什么合适人选,明天晚上就回来告诉你。”

…………

四九城第五养殖场位于城郊,改革开放以前,四九城差不多两成猪肉都是这个养殖场供应。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开放,很多农户家里都养了最少两头猪,打算通过养猪来发财致富,第五养殖场出栏的高价猪渐渐变得无人问津。

特别是四九城可以不通过供销社,私人贩卖猪肉以后,第五养殖场本就不多的销售额再次被砍掉一半。

要不是供销社的采购渠道没有断,第五养殖场一年到头很可能一头猪也卖不出去。

农村人养猪不需要发工资,除了给猪喂一些包谷,红薯,洋芋……这些不值钱的粮食,还会喂大量不钱的红薯藤,猪草,养殖成本非常低,毛猪只需要八毛一斤的价格就能收上来。

养殖场不一样。

里面上班的工人全都是铁饭碗,每个月光工资都要发掉几千块钱。

猪食也都是从粮站收购过来的包谷,红薯……虽然很便宜,但因为不给猪喂猪草跟红薯梗的原因,一头猪消耗的红薯跟包谷量是农户养猪的两到三倍,成本自然也就上来了。

毛猪九毛一斤的价格卖出去对养殖场而言都是亏本的。

之前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人跟养殖场竞争,养殖场出栏的肥猪想定什么价就定什么价,那时候养猪场不仅工资高,福利也非常好,是四九城好多人都羡慕的单位。

平均每年都能出栏最少五千头肥猪。

现在不一样了,养殖场出来的肥猪因为价格高而没有竞争力,几乎卖一头就亏一头。

不仅每年的出栏数从几年前的五千头锐减到现在的一千多头,厂里的工资跟福利待遇也一减再减,有时候甚至还出现过发不出工资的情况。

四九城物价越来越高,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但第五养殖场发放给工人的工资不仅没有增加,甚至还拖欠工人工资,这也导致工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甚至还有不少人萌生了想要从养殖场辞职的想法。

郭林是第五养殖厂副厂长兼技术科科长。

大学毕业后进入养殖场担任技术科技术员,将近十年光景,从技术员的位置一步步爬到技术科科长位置。

但因为他不善于交际,只喜欢钻研技术,虽然顶着一个副厂长的头衔,但却在养殖场没有任何实权,偌大的养殖场也就技术科几个技术员还把他放在眼里。

面对养殖厂的困境,郭林早就想要对养殖场进行改革,为此向厂长提出过好几次自己想法。

但那些想法无一例外都会牵扯到裁员跟节省成本。

养殖场好多工人都跟厂领导有关系,猪饲料的采购也是各级厂领导赚外快的最主要途径。

郭林提出来的改革想法正好插在大家软肋上,断掉大家财源,那些厂领导肯定不会同意。

不仅如此,还在养殖场想方设法儿的排挤郭林,甚至还有人想要把这个阻止他们发财的郭林赶出养殖场。

但郭林毕竟是杨厂长副厂长兼技术科科长,要是把他给赶走了,厂里的养殖任务肯定会发生各种意外,只能继续把他留在养殖场。

但权利却不给他一点儿。

除了技术科几个技术员,其他一兵一卒都调不动。

当然,这还不是最让郭林憋屈的。

养殖场的生产效益越来越差,甚至已经达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导致养殖场已经好几年都没有再往上涨工资了。

其他厂领导虽然也没有涨工资,但人家通过高价购买猪饲料或多或少都能挣到一些外快,一个月下来两三百块的收入都算少的。

郭林被这些厂领导排挤在外,也就没有一点儿外快收入。

每个月的工资补贴全部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块。

至于下面的技术员,资格老一点儿的还有七八十块钱收入,资历不足的那些年轻技术员每个月只能领到四五十块钱工资。

听起来很多,但在四九城越来越高的物价面前,这点儿收入就不算什么了。

要知道。

王东开的东君饭店里面,一个最底层的服务员,每个月的各种收入加起来就算没有一百块那也差不了多少。

稍微有点儿技术的厨师每个月都能领到一百多块钱工资。

跟他们相比,养殖场那些技术员的工作说起来好听,是铁饭碗,真实收入还不如东君饭店那些基层服务员。

以四九城现在的物价,一个成年人的月生活费已经涨到了十五块钱,这还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

一个三口之家,想要在四九城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每个月的收入最少也要五十块钱。

毕竟人除了吃饭以外还要看病,还要买各种其他东西……这些都需要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