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布朗斯介绍道:“这是得力于我们是一家大集团,在设备和技术上舍得投入,且塑胶就是我们研发的专利产品另外一方面,我们工厂实行4s管理制度”
一下子,让欧美人对香港山寨工厂的印象,发生改变。
不消说,欧美代理商只要看到华泰塑胶的工厂,无不称赞,并且马上直接进行合作,不再通过本港的洋行。
春节过后,港府发布新的《建筑条例》,容许楼宇建造高度不再受1903年起实施的普通民房高度以5层为限的规定所限制,可提高民房高度。
新条例准许建筑物的高度为街道宽度的1.41倍,每层的高度也由3.66米减至2.74米。
港府颁布此条例,目的是鼓励新建筑物向高空发展,以缓解楼宇供应紧张的困境。而在此之前,若要兴建高出5层的楼宇,得报港督和行政局审批核准。
香港,终于迎来了地产行业的春天。
此时‘分层分期’模式在香港已经实行了十年时间(战后就有),但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香港的房地产依旧发展得缓慢。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起,大量内地居民像潮水一样涌来香港,造成香港房屋严重短缺。一时间在港九各地,到处出现一些简陋的木屋。由于木屋区的大量存在,火烧木屋的情形因而频频发生。
如1951年11月,九龙东头村发生火灾,烧毁木屋5000多间,灾民两万多人;
1953年底,石硖尾的一场大火,烧毁了7000间木屋,灾民6万多人;
1954年7月,大坑东木屋区又发生大火,毁屋2000多间,2.4万多人无家可归……
由于木屋区火灾频繁,港府于是设立徙置政策,在港九各地建筑多层徙置大厦安置灾民。居住环境恶劣,市民住房严重短缺,成为此时香港社会最严峻的一个问题。
长江实业集团。
陈光良得知港府修改建筑条例,第一时间召开了管理层会议,包括严宽、吴新河、陆元台、林鸿英等高层悉数到场。
“九龙油麻地榕树头公众四方街至东莞街的地盘,规划方案要马上做,这是我们打响长江实业地产的口碑的第一炮!”
这个地盘有12.3万平方尺,事前他们已经初步规划过,但由于不知道建筑条例的具体细节,所以并没有制作出完整的方案。
整体的规划,预计就是建设六座住宅大厦,总计1200个住宅单元,以‘口’子排列,中间建有康乐设施.这已经属于‘大型屋邨’或‘小区’的范畴。
不过长江实业集团对这些规划,早在三十年代的沪市,就已经玩得很娴熟了。
严宽点点头,说道:“一个月时间,方案图纸就能出来。只是现在港府没有明确‘售楼’的日期,我们是上半年开始售楼,还是等合适的计划?”
陈光良当即说道:“售楼不急,长江实业集团的资金不缺。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购入新的地盘,在这一波地产浪潮中,建筑更多的住宅大厦、商住大厦,以‘售楼’的方式,尽快获得利润。”
“是,老板!”
一众管理层马上明白,长江实业集团的‘不缺资金’,是因为有平安银行的大力支持。
实际上,长江实业集团从1949年开始,截止1954年底,总计收取租金是2600多万港币;但是,长江实业集团仅在新加坡、日本,购入地皮和物业,就足足了这个数字;而在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投资了‘香格里拉酒店’,也了400万美金,还包括收购北角的‘月园’600多万,以及收购连卡佛百货和香港大酒店地盘,又费1800多万长江实业集团的负债,已经高达4000万港币。
所以说,长江地产需要在这一波‘地产浪潮中’,赚取客观的利润,才能缓解债务高的问题。
不过按照老板的意思,是希望等楼价涨一些再卖出去,反正长江地产的利息只需要4%。
散会后,长江实业集团开始忙碌起来,这家企业的资产值,实际上已经超过置地不少,甚至是很多。仅商业部分,也有香格里拉酒店、香港大酒店地盘、连卡佛总行大厦等。
从1954年开始,香港商业旺区的地价开始暴涨,有的甚至一年间上涨一倍以上。
以尖沙咀的商业地皮为例,目前已经涨至150港币每平方尺;而中环的商业地皮,普遍已经涨至300港币每平方尺以上。
到了1955年,地价继续上涨,预计全年涨势能达到40~50%。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置业公司,这个年代很多都叫做置业公司。
这一日。
陈光良来到中环永吉街9~10号,他旁边的是自己的表弟杨小虎,不对,现在已经更名为杨亦凡。
自己这个表弟因为向内地运输货物的事情,已经被美国商务部列为‘禁令人物’——不能停靠美国的港口,不能使用美元交易,不能和美国企业做生意。
不过短时间来看,杨小虎的事业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不,杨小虎去年买下永吉街的9~10号,在地产领域投资起来。
“哥,你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