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未虑胜先虑败,狗急跳墙(1 / 4)

明心堂一夜无眠。

陆无病更是东奔西走,夜战三方。

等到天色破晓。

他不但基本上把东郡几方大势力,全都碾压一遍,更是得到海量资源,把剑意突破进入【阳实境】。剑法到了这个境界,就是不断提升精神力,纯化精神力,让意志变得越来越强横。

脱离精神强度来谈武道真意,是很没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陆无病很早以前就一直很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问题。

如果说,冒险运用元灵剑法,击杀敌人吞灵摄魄,是增厚精神本源,那么,以紫心丹之类的药物修练,就是百炼成钢。

精神力这玩意,看不到摸不着,但就如肉身气血一样,不但需要质的提升,还需要量的增加。灵魂越是壮大,精神力越强,精神越是凝聚,神意越是强横。

最终指向的是【意之所至,心想事成】。

当然,这种境界,对现如今的陆无病来说,就是镜中花,水中月,根本就摸不到一点边。

但哪怕只是悟通一点皮毛,对于自己的武道提升,助益极为巨大。

正因如此,陆无病才不惜一切代价,要把东海郡掌控在手中。

实在是因为这里地形实在太过重要。

东海郡本身,并不产出什么重要资源。

但这里却是从明阳方向出发,最近的一个出海港口。

罗江至此拐了一个弯,上岸之后穿过峡谷,就是一片平坦的东海郡,诸如中原腹地各种香料、茶叶、丝绸等贵重物品,主要经由这条线路,直接入海。

北面或是西面的一些珍贵货物,更是可以由此运往海外,或是运进潍京。打通这条线路之后,天星宗就能获得广大纵深,进可以挥兵直攻永州江州,力阻北周兵锋南下。

若是事不可为,还可以退往东郡,甚至乘船出海。

俗语云,未雨绸缪,大抵是这么一个意思了。

未虑胜,先虑败。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

如今他身为天星宗少掌门,门下那么多人跟着讨一口饭吃。

总不能等到大难临头,宗门真的顶不住的时候,几个高手灰溜溜的逃亡吧?

如今北周魔门还在缓缓试探,并没有全力攻击,大军攻下虎岭三城之后,也是暂时驻兵,等到消化这口肥肉之后,估计南北大战迟早爆发。

天星宗的位置正好处于第二道防御线,到时何去何从?

陆无病倒不是担心到时候撤不下来,而是担心到时候,东夷大批力量,从东郡上岸。与一些叛徒合力,于斜后方杀出,抄了自己后路,问题可就严重了。

这种事情完全可能发生。

前阵子天星宗受到围攻,贼人势力之中,就已经出现东夷浪人高手,木隐、归藏部的一些刀客,早就渗透进入明阳。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应该是有些大人物,与东夷谈妥了什么条件,或是借兵,或是放任,总之不太好说按理来说,这些事情,应该由朝廷诸公,或者镇守王府以及地方大将来操心。

但怎么说呢。

在陆无病看来,大离朝堂好像是自个儿正斗得火热。

皇帝与大臣斗,武将与宗室斗,各地分封的王府,全都各有异心。

更有一些不堪压迫的百姓从贼,竖起反旗,这里按下去,那里又冒出来。

这种情况下,不能形成合力,面对北周如狼似虎的烈血骑,估计有点悬。

面对这种局势。

陆无病能做的不多。

唯一可靠的就是疯狂提升自己的战力,把天星宗诸弟的实力,也强行提升起来。

至少,在面变风波时,能有抗衡的能力。

甚至,有希望在某一天,能从棋盘之上,跳出棋盘之外,获得下棋的资格。

明心堂大动干戈,清点收获的时候。

刺史府也是彻夜未歇。

打探消息的家将亲兵,走马灯一样的来来去去,传回来的一些消息,让刺史崔宁一颗心渐渐沉了下去。“原来是真的,他没有骗我,朱家那么多高手,还有五百靖海司兵马,就这么全军覆没……”崔刺史眼神发直,怎么也想不通,为何日趋没落的天星宗,竟然咸鱼翻了身。

不但出了一个如此妖孽的弟子,其余弟子更是个个战力强横。

这很不合理。

你说你要是有这么强,你倒是说啊。

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这么强。

想到这里,崔宁心中又有些后悔。

早知如此,他也不会明里暗里,与朱家合力,把明心堂彻底吞并。

前头驱了虎,后头来的不是狼,反而是一条龙。

这怎么搞?

本来,明心堂程林和文鸳夫妇两人,虽然在东海郡势力庞大,但他们毕竞还讲规矩。

对于官府,更是心存敬畏。

四时八节,重礼奉上,只为了让他们网开一面,做生意的时候不至于束手束脚。

说白了,当初的明心堂的确是地头蛇。

但这个地头蛇,却是可控的,不但交税,还送礼,表面上更是尊奉刺史老大人为首。

明心堂在挣钱,刺史府何尝不挣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