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紫宸殿忙乱不堪,李瑜望着皇帝步入寝殿的身影,对他方才富有深意的一眼,敏锐地察觉到似不限于应元直之事。
那又会是什么?
他转身离开紫宸殿,出了殿外还在思考,有一瞬想到了那个人,但又很快排除了。
别说她与两浙之事无关,便是陆原和国公府也从未插手其中,他用的是霍荣,提拔的也是霍荣,有什么事也只会应在霍家上。想着,他定下了神,一回到东宫,便急命容安整治行装。次日天刚蒙蒙亮,便有一路人马从东宫启程,经京畿官道,一路骏马飞驰,黄土扬尘,不过十日的功夫就赶到了钱塘地界。李瑜下马后,早有两浙官员跪迎两侧,远远地望去望不见头,他说了声免礼,便迈着步子径直走入节度府公堂。
坐在那块清正廉明的牌匾之下。
审讯应元直的状纸很快便呈递上来。
程昱接过后,奉给了坐着的主子,回道:“这是上京所派巡察御史亲自提审的,请主子过目。”
李琦坐在官椅上,在他手上随意一扫后嗯了声,随后,锐利目光一一落在跪地的官员身上,几乎像是化作了实质的刀锋,悬在这些官员脑袋上。巡视了一圈,他淡淡道:“陛下命孤王亲自前来督刑,既然查实了,五日后便在节度府前斩杀应远直。但有一点,孤王要诸位臣卿去办,两浙各地官员,在钱塘者,无论官职大小,皆来实地观刑,直至行刑完毕那一刻,不得擅离一寸!孤王要教天下人都看看,贪腐之人,是如何人头落地的!”他的话叫底下那些官员不寒而栗,暗暗发抖,毕竞官场上没几个人彻底干净,太子殿下这一安排,难说是不是还有后手,还要接着往下查。李瑜也知道张弛有度的道理。
这些人没几个干净的,但要是都撤了,就没人做事,杀了应元直,再杀了那些贪得狠的,杀一儆百,让他们彻底不敢再犯,好好当这个官,这才是他要他的。
“今日就到这里。”
他从座上站了起来,头也不回地离了公堂。听着他走远了,底下这些官员才相互搀扶着,战战兢兢地站起来,惊疑未定地交换眼神。
太子殿下上次来了两浙一次,除应元直这个节度使外,就有七八个四品大员落马,雷霆手段叫人心惊。
这次再来,名为督刑,是不是还要继续查,把人都抓干净了才罢休?程昱回头看了眼这些官员,朝隐在暗处的暗卫打了个眼色,让他们记下这些人的神色表情,做完后,跟到了主子身后。“按主子的要求吩咐下去了。另外,臣还安排了下榻地方,仍是在上次那艘船上,干净便宜为主。”
李瑜漫不经心应了声。
不知为何,一离开上京,他心中的燥意陡增,总是想起那张变得异常陌生的脸,总觉得哪里不同了。
为了区区一个岭南蛮子,她至于和他生这么大的气?若没有他在其中,只怕她真的要中了计,和那个该死之人……一直到深夜,他脑中都无法摆脱这些,怎么也睡不着,索性坐了起来,披衣拿了本书看。
晕黄烛光底下,每个字都变得模糊,他越看越是烦躁,还有股热意攀上心头,搅得他心神不宁。
虽是冬日,他不喜烧银丝炭,屋中没有放设暖炉,按道理即使不冷,也不至于让他热得想要用什么东西才能消下火气。可偏偏就在这个清冷船阁里头,他燥热得松了松衣领也无解,将手里的书一丢,猛然推开了窗子,感受到彻骨凉风,才稍微平息些许。望着茫茫江面,他想起那天夜里的一幕幕,想到自己差点就让人要了崔延昭的性命,话要出口时才改了主意,只是让他立刻滚回岭南去。这对于一个污了将来太子妃名声清誉之人,难道不已是莫大的仁慈?她难道不清楚?为何还非要与他置气?
这样的性子,果真担得了她心心念念的太子妃之位?莽撞、稚气、对人不懂设防,更不识好赖。这么多年,也没多少长进。
偏想到这里,李琦唇角轻轻一扬。
比起过去那般莽撞稚气,如今的性子,确实已是她在东宫磨过一番的了,至少懂得见到他要好好行礼。
再生气,礼数总是不缺的。
往后,再多磨磨就是?
李珀听着江水缓缓流淌,想到日后要行的教导,略感棘手之余,倒也隐隐觉得有些意思,心中那股燥热慢慢也平复了下来。到第五日,应元直在两浙官员及百姓众目睽睽下就地处斩。节度府前鲜血还未干涸之际,李瑜命巡察御史站在刑场前,将这些日子查实的又一批贪腐官员从人群中揪出,念了罪状后直接押去了监牢。片刻的沉寂之后,两浙官员和激动的百姓们一齐向太子殿下跪下,争先恐后地喊着“谢太子殿下秉公执法,还两浙地方一片清明"。李瑜站了起来,摆摆手,“不用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孤王奉命前来督刑,既然行刑完毕,此事到此为止,孤王不日即返程回京。诸位臣卿日后要勤兔尽责,清正为官,孤王等着有朝一日能在上京见到你们。”说完,他便略一颔首,离开了节度府。
在他身后,听见他的话后,两浙官员们露出了惊喜交加的神色,看向他的背影几乎带了狂热。
太子殿下这一番话,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