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5 / 6)

子奶声奶气地跟爸爸保证。

“三杨!”

李卫红父亲一瞧见汉子的脸就立刻惊叫出声。“李叔。”

“还真是熟人。“段云说,心里更加确定了是有人专门在队里宣传陈蕴。“你说带孩子去医院,就是来这啊!"李叔问。老杨头家的独苗苗孙女肚子痛了个把月生产队里都听说了,大队支书还专门在大喇叭里宣布动用大队一部分公用资金给娃娃去县城看病。今早两口子抱着孩子出村大家都晓得,没想到竞然来了机械厂的卫生院瞧病。

三杨点头:“梨花没啥事,叔你快进去看病!别让陈大夫等.……”“那叔看完病跟你一起回,省得卫红送我。"李叔进去前跟三杨说。李卫红扶着父亲走进屋里,陈蕴正端了水杯在喝水。“陈大夫。”

瞧见进来的人是李卫红,陈蕴没有丝毫意外,冲她笑着点了点头。“叔哪里不舒服?”

“我爸有哮喘,我们上县城医院看过…“李卫红从包里拿出病历本放到桌上:“开的药吃了能管一段时间,可后来发病越来越频繁”负责看诊的医生字迹实在潦草,陈蕴研究半天才总算半读半猜的看明白了。“根据最新用药指南,县城医院开的药并没有问题,而且根据叔的检查结果来看……“陈蕴抬眼观察了下李叔的脸:“应该属于轻度哮喘。”“有时候咳得连气都喘不上来,吓得我们连夜就送到大队卫生院去,结果没几天又发病了。"李卫红的母亲愁眉不展地诉说着。陈蕴点点头。

照例对李叔进行了肺部和心脏的听证后诊脉进行辅助诊断。省城医院承诺的检测设备还没有送达,陈蕴只能通过中医诊脉的方式来辅助。

李卫红父亲确实有哮喘,不过还没累及心脏,肺部的情况也不算严重。之所以会如此频繁的发作。

陈蕴…”

目光一怔,陈蕴用手抬起李叔下巴:“叔叔先别动。”用沾了酒精的棉球擦拭一遍镊子,打开手电筒,陈蕴小心翼翼地从鼻孔里夹出片指甲盖大小的东西。

鼻孔里这样的碎片有不少,大的能用夹子,还有敷在鼻孔里的厚重灰尘没法清理干净。

“用棉签沾清水清洗,然后吸二十分钟氧气瓶。”最后这个工作自然是段云完成,趁她带着李叔去清洗陈蕴开始仔细检查那些碎片。

要问为什么吸二十分钟氧气……医院就一瓶氧气,陈蕴开治疗也得抠抠搜搜。

“李叔平时睡柴房?"陈蕴问了个跟病情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李卫红满脸不解,随后只能看向母亲。

李母支支吾吾地不肯明说,气得李卫红加大音量又再问一遍才羞羞答答地点了下头。

“从去年老三结婚后你爸就在柴房睡,得有一年了!”“妈你和爸吵架啦?"李卫红不解。

李母表情更加不自然。

陈蕴本来是为了印证对于碎片的猜测,其实并不想知道分房原因是什么。奈何李母以为那件事和病有关系,扭扭捏捏地还是说出了实情:“老三都结婚了,你爸还老惦记那事,我这不是担心他身体应付不过来吗”李卫红扭过头躲开目光,一不小心问出了父母的小秘密,尴尬得恨不能抽自己几巴掌。

陈蕴倒是平静,像是没听到似的开口:“李叔应该是吸入了不少玉米杆子的灰尘才会经常引发哮喘,加上屋里潮湿……轻度哮喘适量用药,再加上平时多注意生活作息就不会轻易复发。至于哮喘有没有引起慢肺阻也就是俗称的肺心病,医院缺少检测手段,陈蕴只仅凭经验判断肺上没什么大问题。

“今年针对哮喘换了种新药,不过我们医院没有得上县城…”“我明天就上县城医院买,只要有效果就行。"李卫红连声保证:“您不用担心费用问题。”

陈蕴很理解病人家属这种抓住救命稻草就不惜一切的迫切,等李卫红急吼吼地表示完才笑着继续说:“药效明显,不过我觉得这种药只能用做急救治疗,不适合长期服用。”

陈蕴前世曾经看过一篇国内哮喘治疗的发展史。七十年代的哮喘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和茶碱为核心,虽能快速缓解症状,但缺乏对炎症的控制手段。

反复急救只会使肺功能逐渐恶化,直到八十年代吸入式激素出现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陈蕴把长期服用会出现的副作用都跟李卫红提了提。“难怪你爸吃了两个月药一下地就累得喘不上气,我就说是药的问题……“李卫红的妈立刻把问题归结到了药上。

“药本身没有问题。"陈蕴微笑:“要是没有吃药,哮喘一旦发作起来可是会要人命的。”

“咱们国家的医疗水平现在还比较落后,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那这药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成……到底该怎么办?"李卫红犯了难。“药可以当做急救,平时试试中医治疗?”“我们卫生院的马大夫说草药治不了喉咙……"李母说。“吃过草药了?”

“没有。"李母摇头:“马大夫这么一说我们哪还敢乱吃,再说我们大队也没有会开草药的大夫。”

“那…“陈蕴转而看向李卫红:“想不想试试针灸?”中药房和新来的内科大夫迟迟未到,省城中医院学中医的老领导托人给陈蕴送的两副银针却先送到了,说是谢谢她建议书里对中医治疗的推崇。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