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平静
杜允之精神一震。
是的,他也是一时慌神,竟忘了不论何朝何代,易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皇帝本人乾纲独断、威望无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些当今陛下虽有,可都稍稍有些欠缺。若非如此,也就不会有今日之事了。
“也是。"杜允之点一点头。
不管刑部那边如何,大理寺只站在公正这一边。太子被软禁后,其亲信多方为其奔走。
负责主审此案的大理寺与刑部官员时不时地会接触到各方势力。大理寺卿杜允之感觉头都大了,他们要秉公办案,凭证据说话,可证据也可以伪造,未必能准。
“贺少卿,怎样了?”
贺庭州拱一拱手:“大人,那小黄门在告发前半个月,他的弟弟欠了一大笔赌债,但是就在他告发的前两天,他的家人连夜回了老家。”停顿一下后,他低声补充:“已有人去追了。”“唉。“杜允之重重叹一口气。别说太子近些年低调行事,即便真有谋反之心,也不可能被一小黄门掌握证据。
明显有人构陷,偏偏合了皇帝的意。
天家父子,不过如此。
“一定要抢在旁人之前找到他们,顺利带回来。“杜大人定一定神,“还有其他疑点证据没?”
“有。与那小黄门熟识的,皆称他不大识字。那血书文采斐然,不可能出自他手。”
杜大人轻"嗯”一声,这些都不难查,甚至算得上漏洞百出。但现下的问题是皇帝的态度。
他们若坚称太子冤枉,那就是与陛下对着来了。不出两日,大理寺派去追小黄门家人的人回来复命。杜允之忙问:“怎么样?接到人没?”
“幸不辱命。“这人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渍,细细回禀,“大人,我们赶到的时候,正好碰见杀手要杀他们,去的及时,从杀手手上抢回了他们的命。回来路上,又遭遇了好几次伏击,还好有人相助,这才平安抵京。”“好,好,好,辛苦了。“杜允之拍了拍下属的肩头。小黄门的家人算不得有力证人,但他们能证明,在小黄门告发太子的前几天,有贵人给了他一大笔钱,不但能还他弟弟的赌债,还能保他父母余生安稳。另一厢,太子被软禁之际,也没彻底闲着,而是借机细细排查内贼。他再不得父亲喜爱,毕竟做了多年太子,接受正统的储君教育。虽说突然被摆了一道,但反应还算迅速。
数日之后,皇帝询问案件进展。
大理寺坚称此事疑点颇多,太子是被人构陷,并一一道明可疑之处。然而皇帝神情不悦:“被人构陷?难道那巫蛊娃娃,是谁冤枉他的不成?朕这些时日的病症不是因此而来?他定是对朕偏疼老三心心有不满,才使这下作手段诅咒君父。”
“巫蛊娃娃确实存在,但诅咒君父的,或许另有其人。”皇帝有些不耐烦,转而又问刑部官员。
刑部尚书是三皇子一系,言辞之中,对太子颇为不利。皇帝的态度这才好转了一些。可惜因为大理寺的坚决反对,一时并未结案。“再审!"他挥一挥手,让臣子先退下。
众臣刚一退下,皇帝便重重咳嗽一声,喉咙里隐隐有血腥气息。这次病后,他的身体大不如前。此前数次试探,想易储都没成功。这次本以为借着黄门告发一事,可以换掉太子,不料竞还是阻碍重重。费皇后带着亲自煲的汤来见皇帝,一边为皇帝盛汤,一边眼睛发红:“陛下,臣妾知道陛下不易,可若是将来太子生怨,哪还有我们娘几个的活路?”她这么一哭诉,皇帝顿时也没了喝汤的心心思,沉声道:“你放心,朕心里有数。”
大理寺偏袒太子,那就换掉大理寺,交由旁人审理。他态度这样明显,底下的臣子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大理寺审理到一半,皇帝突然下令,交由刑部全权负责。太子虽被软禁东宫,但消息勉强还算灵通。听闻此事,不由大为光火。原本虽有刑部,但好歹还有大理寺为他伸冤辩白。父皇如今这行为,是想让他死。而且是摆明了告诉众臣,不许替他伸冤。此前太子一直牢记着太子太傅的事儿字劝诫,可到了这个时候,“低调隐忍”“以退为进"都没用,或许就只能用先前留的后路了。不过还未等太子有所动作,外边情况就又有了变化。先是大理寺那帮硬骨头,坚称现有证据有问题,太子是被构陷的。随后朝中太子的支持者纷纷上书。
皇帝大怒,认为这是太子结党的罪证,试图以谋反罪废掉太子。偏在此时,一连数日傍晚,天空红色如血。这种情况不太常见,此前有人称其为“血空”。很快便有传言,这是太子蒙冤,上天震怒,废储之事不可行,民间甚至有了与之相应的童谣。
皇帝大怒,他竞不知道太子有这么多支持者。早料到废太子难,没想到这么难。
若时间充裕,他还能与之慢慢耗,可他如今的身体,已撑不了太久。而且,因为此次外边的舆论,皇帝着急愤怒之下,病情非但未缓解,反而有日渐加重的趋势。
朝堂政局变幻,与此同时,定国公府也不太平静。这一日,府里来了个男子,约莫五十多岁,自称姓沈,受人之托,求见少夫人。
门房不敢擅自决定,匆忙将此事禀报老夫人。老夫人心中纳罕,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