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抗争,却不是无脑往前冲。伊拉拉很理解她的担忧一一好不容易哈德利女士一篇《伦敦的白奴制》,让民众看到了火柴厂工人的困境,现在社会舆论在她们这里。若是引起混乱,上了社会新闻,只会让格雷福斯抓住机会,大肆宣传工人只是一群暴()民。
反抗也得有理性才行。
伊拉拉的反向激将分外有用,本就不赞同老琳达、却碍于她的威望不敢开口的年轻工人,总算找到了机会。
“福尔摩斯小姐。”
一名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的女工挤到前方,昂起头看向站在高处的伊拉拉:“那我们该怎么办?”
无数视线投射过来,数不清的希望压在了伊拉拉的肩头。她本能地抬眼,站在高处、越过所有人的头顶,看向街道的另外一侧。詹姆斯·莫里亚蒂依旧保持着温和笑意,察觉到伊拉拉的目光,他甚至摘下了自己的帽子。
一个脱帽礼,似乎是对接下来的“演出”表示期待。这家伙好一个看客啊。
伊拉拉顿觉好气,又略感好笑。
恐怕是早就筹谋好了吧,莫里亚蒂很是享受做幕后规划的快乐一一谁来扮演什么角色,由他说了算。就这么伸手轻轻一推,却让伊拉拉成为了工人们的求救命稻草。
但伊拉拉不介意。
她必须在现场说服这几位顽固的老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