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禾村也不是没有过先例。
前任村长家的孙女,嫁给县丞一员外的儿子,全村人都知道的聘礼数量,只有一百两。
即便如此,也羡煞了村里一众大姑娘小媳妇儿。
这个年轻人说聘礼一千两,简直就是脑袋进水了。
大冤种!!!
就在赵氏思绪万千之时,宋老走到孙子身旁。
“你那一千两的聘礼银子,岂不是怠慢了秀秀丫头?
这样吧,你爷爷我再加五千两。”
这话一出,不光赵氏,就连何家老宅的人都有些懵圈了。
六千两的聘礼,我滴个乖乖……
六千两银子放在一起,那得是多大一堆?
宋老直接忽略周围震惊的目光,今日的事情,他挺自家孙子。
该高调的时候就必须要高调。
“老夫不才,曾在朝中任从二品工部侍郎一职,如今年事已高,才带着孙儿回到昔阳县养老。
老夫大儿子,如今在翰林院任职,二儿子……”他拍了拍宋锦程的肩膀:“也就是这小子的父亲,现任乔州知府。
老夫的女儿,是当朝吏部尚书的夫人。
怎么样,老夫的家事在你这妇人看来,算不算大户人家啊?”
看着赵氏愈发惊恐的眼神,宋老继续说道:“老夫就是看好秀秀丫头的品行,觉得她是个好孙媳妇儿的人选。”
赵氏不知道工部侍郎是什么官,但品级她能听懂,从二品,官职应该很大才是。
还有,这有钱公子哥儿的爹是知府老爷。
知府老爷她也知道,那是比县令还要大的官儿。
此刻赵氏心中无比懊恼,为何听信李子欢的话,上门找何秀秀提亲。
这不是踢到铁板上了吗?
不光赵氏,在不远处偷听的孙婆子也吓出了一身冷汗。
早知道何秀秀有了这样的亲事,别说赵氏给她区区二十文了,就算给她一百文,她也不会来何家蹚这浑水。
想到这里,孙婆子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迈着小碎步调头就跑,生怕那大官老爷子找她的麻烦。
宋老可不知道赵氏和孙婆子的心思,既然他出面说了这些话,事情就要有个好的收尾。
他看了看何家建的新宅,最后建造的一进院,已经初具雏形,未来几日就是砌砖的工作,他是否在场监督都无关紧要。
“老夫今日就回城里,请官媒明日上门提亲。”
许氏虽然被赵氏和钱婆子搞了一肚子气,但理智尚存。
“宋叔叔,这事儿也不急于一时吧?”
宋老摆手:“只要你们何家不反对,提亲是迟早的事儿。
老夫很看好秀秀与锦程的婚事,早些定下来也能安心。”
前阵子,他给儿子写信的时候已经说明,在昔阳县这边看好了一个姑娘。
为了显示对何秀秀的看重,宋老还提议让儿媳妇儿亲自过来一趟,跟着官媒一同上门提亲。
只可惜,事与愿违,还不等宋锦程的母亲过来,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宋老就临时决定,将提亲之事提前。
反正他儿子和儿媳都相信他看人的眼光,对这桩婚事没有意见。
就这样,宋老简单收拾了一番,让宋锦程赶着马车带他回了昔阳县。
宋老一走,赵氏也灰溜溜的回了自家院子。
尽管李子欢心中满是不甘,也不敢再打何秀秀的主意。
一场闹剧就这样结束。
何家女眷担心今日之事影响到何秀秀的心态,一群人拉着她进屋子里说话。
何秀秀刚刚的确很生气,但并没有因为赵氏与孙婆子的话妄自菲薄。
何家老宅的人,也是刚刚得知宋家的背景。
自从许氏不反对何秀秀与宋锦程的事情后,他们也询问过宋家的情况。
许氏只说,宋老原本在京城做官,如今年事已高,回到昔阳县荣养的,至于其他更多的,她都没有说。
何老太听说宋老是当官的以后,当时还有些担心,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何秀秀嫁过去以后,会不会被人瞧不起。
还是许氏安慰她,说宋老祖孙都不是那种人,让何老太放宽心。
今日,何家人彻底了解了宋家的背景,所有人就都有些不淡定。
何老太拉着许氏到何秀秀听不到的地方讲话。
“老三家的,你说宋老以前在京城做官,如今回来荣养,可咱们家是什么身份?
咱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
秀秀要是嫁过去,会不会受委屈?
宋家那样的门第,咱们高攀不起啊!”
何老太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是对孙女的未来充满担忧。
许氏轻轻拍了拍何老太的手,安慰道:“娘,您别太担心了。宋老和锦程那孩子,咱们也见过几次,他们都不是那种势利眼的人。
锦程对秀秀是真心的,宋老也从来没有因为咱们是农家就瞧不起咱们。
再说了,秀秀这孩子聪明伶俐,懂事得很,嫁过去后一定会处理好这些关系的。”
其实,许氏说的这些都不是她最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