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胎(2 / 2)

东宫娇妾 甜糯 1737 字 25天前

搂住明思,下颌蹭了蹭她的发顶,鼻端嗅着明思身上的馨香,心神安宁了下来。

习惯的,何尝是明思一个人呢。

她来到他身边快七年,不仅没有一点腻烦,反倒松不开,放不下,恨不得时时揣在荷包里带在身上。

明思在身边,日子过得真快,也是真舒服。他嘴角噙着笑,垂眸亲了亲明思的眉心,元朔大了,也是可以再添个女儿了。

隔日,裴长渊下了早朝,宣了好几位太医到坤宁宫,逐一为明思把脉。这几年明思精心心养着,早就把生元朔的亏空补回来了,又正是年轻的时候,再生一个毫无问题。

得到太医的准允,两人就没再避孕,都是年轻力壮的,裴长渊又喜那事,不过两三个月,明思就怀上了。

这下可就狠狠打了那群嘴碎的一耳光,念叨着皇后不能生,转头皇后便有孕了,这下脸上臊得慌,重提选秀一事的几个官员,也被训斥了。于朝堂政务上,裴长渊没有任何的失职错处,登基之后,四海升平,天下安稳,国库进项与日俱增。

但有些官员不想着百姓,却总盯着他的后宫瞧,即便是真为了大梁着想,说得多了,裴长渊也不耐烦。

别说他已立太子,元朔三岁开蒙,如今五岁已能读诗书,眼瞅着天资聪颖,大梁后继有人,还要催促,这是不想让他过安宁的日子了。即便是对太上皇,裴长渊也是这样说的,明思自成为中宫之后,克己尽责,慈爱天下百姓,用心教导元朔,挑不出什么错处。况且后宫安宁,裴长渊才能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朝政上,选秀这种劳民伤财之事,实在没有必要再提。

太上皇早两年就不过问政事了,在行宫养花种草,安享晚年,因此即便有人递上折子,他也没搭理过,只要不影响大梁江山,他已不想再管。每年元朔都会来行宫,他挺喜欢这个孙子,如今明思再有孕,哪还有什么不好的。

就这样,随着明思再度有孕,这些闲言碎语又消散于风。明思有身孕的消息一传开,平南公就带着一双儿女回京了。这几年,平南公每年都回京,只是双生子一直没回京。明思目光盯着弟妹两人看,欣慰不已,“嘉平长这么高了,都快赶上我了。”

这几年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双生子都长大了,明嘉平肉眼可见沉稳内敛许多,有了哥哥的样子。

明岁安说到这个有些气,抱着明思的胳膊,“阿姐,为何哥哥长这么快?我天天喝牛乳也长不及他。”

原本两人差不多高,这回是如何也追不上了。明思忍不住笑,摸了摸妹妹的脑袋,“哥哥是男孩子,长高些好保护你。”“好吧,哥哥是保护了我,阿姐,我学会了骑马呢!"明岁安在阿姐身边坐了下来,絮絮叨叨说着在西北的事。

明嘉平坐了会就说要去崇文殿拜访从前的先生,先行离去。明岁安回头看他的背影,小声和阿姐说:"哥哥可用功读书了,爹爹给他请了好几位先生,他说要考状元!”

明嘉平自幼有心心疾,注定无法继承平南公的衣钵策马上战场,武官做不得,那文官上必定要有他的一席之地。

这些年读书,他比谁都要刻苦。

即便阿姐已贵为皇后,外甥也是太子,可当初明家落魄的那一两年,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父亲总会老去,他得撑起明家的门楣。

明思嘴角露出一丝欣喜,“你们俩都是懂事的孩子。”在崇文殿时,明思就知道小弟读书上心,明家如日中天,可喜的是弟妹还愿意用心,而不是做个纨绔。

这一回京,两个小的不打算再去西北,就又进了崇文殿读书,裴长渊看过小弟写的文章,也和明思夸过几次。

弟妹回京,元朔便多了玩伴,虽然差了年岁,弟妹也愿意带着他玩,平南公瞧着元朔底子好,是个练武的料子,还真就和裴长渊提了想教元朔。元朔自个也愿意跟着外祖父学。

练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明思虽心心疼,却也知道教子需严,更何况他是太子,需要承担的责任是天底下最重的,自然也会是最累的。但元朔流过眼泪流过汗,却没有开口说不学,愣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因着平南公要教导元朔,明思时常能见着父亲,弟妹也在宫里读书,常来坤宁宫用膳,明思这一胎怀相也好,几个月了也没害喜。哪哪都让明思满足,就是不知为何这胎肚子比怀元朔时大些,起初明思还当是自个吃多了,想着要控制一番。

后来太医细细检查,才发觉她怀了双生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