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赐婚(2 / 3)

夜风解意 闻乐喜 2006 字 2天前

重,不过这郡主对名门闺秀尚且如此,对她一个妾室,更不可能放在眼里。

大概又因为听闻崔括对崔老爷新纳的小妾很是反感,此作为也意在讨好崔括。

晚意原本只当自己是个看戏的人,没想到向璎儿会把矛头指向自己。在场的人会为了沈韵真而反驳向璎儿,却不会有人为了一个原本就是瓦肆出身低贱的妾室而得罪郡主。

唯一有可能会为晚意讲话的崔道此刻只是满脸讨好地看向宝乐郡主,笑道:“郡主想听曲,内妾必然遵从。”

晚意却不想成为向璎儿讨好崔括的工具,开口道:“妾今日赴宴并未带戏衣,且瓦肆的曲子是要几人同唱才有趣,妾怕污了娘娘与郡主的耳朵。”“你这姨娘好生放肆,你家老爷都让你唱了,你还在这推三阻四,是不将我与娘娘放在眼里?”

向璎儿此话明显就是在用权势压人,但对着晚意,已经完全够用。若不是嫁于崔道为妾,晚意不过一介草民,被邀赴宴已是莫大的荣幸,名门出身的沈部真都要看这宝乐郡主的脸色,她又如何敢与皇亲贵胄相争。崔道见宝乐郡主动了气,忙道:“娘娘与郡主莫怪,平日里我对她骄纵过了。“说着看向晚意,皱眉道:“还不快快唱了曲来。”晚意想着,这宝乐郡主今日找不到一个软柿子捏,想必是不会善罢甘休了,正要低头应下,却听得一直旁观的李游元道:“郡主有所不知,我看过不少瓦肆的戏曲表演,都是两三人演一个故事才有意思,这单口的,怕听了也无趣的很。”

“姐夫何时爱听瓦肆里的那些个东西了?"大概觉得自己的话有些不妥,又改口道:“我没听过,今日就想听听看。”坐于李游元身边的向氏看了自家妹妹一眼,又看了看李游元,说道:“没想到郎君对瓦肆戏曲如此了解。”

“从前在大理寺闲来无事的时候,偶尔会去看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平民百姓间的俗曲罢了。“李游元低头与向氏对视,随后搂住向氏笑道。“平日里听多了阳春白雪,今日听一回下里巴人,也算新鲜。"向璎儿轻笑一声,倚到皇后身边,“姑母说是不是。”皇后′嗯′了一声道:“晚氏还不依了郡主。”晚意深呼了一口气,步入大殿中央,声音婉转却透着清脆,“妾献曲一首’诸宫调西厢。”

诸宫调本身曲调高昂,唱词铿锵,唱词间断要加入说白,使得所唱故事流畅。一曲几调,要根据故事发展不断变换,从前晚意在瓦肆中表演,还有在一旁奏乐的老师傅,现在却只能硬着头皮清唱。晚意站于殿中娓娓唱来,状物写景,绘声绘色,仿若曲中主角现身殿中。

在座的许多人从未去过瓦肆勾栏听曲,原本对这类平民俗曲很是不屑,只想着是宝乐郡主想听,便只得随着勉强一听。没想到不同于宫廷乐曲,这类唱曲却很是有趣,不着重表现唱曲者的歌技,而是将重点放在呈现曲中的故事上,其中的说白和曲调变化,都是为了故事服务,于是曲中的人物便如鲜活地站在众人面前,众人随着故事的转折变化,时而高兴,时而伤神,直到一曲终了,殿内众人仿佛亲历故事一般。西厢记'本就是一个悲情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在座的无不是达官显贵,除了李游元与崔道,怕是还没人听过这类戏曲。向氏听晚意唱罢,依靠在李游元怀中,侧身擦了擦眼泪。坐于高台上的皇后,也因为晚意的表演而不由红了眼眶。

宝乐郡主原本想要晚意出糗的目的显然没有达到,一张脸面无表情地看向晚意道:“庸俗之词,难登大雅之堂。”

晚意面上不露,心心中却嗤笑一声。

皇后按下向璎儿的手,却没有看着晚意,只随口道了一句:“赏吧。”晚意接过赏赐,正要跪下谢恩,只听得门口的宫人高喊了一句:“圣人到皇后听得声响,立刻从高台上走了下来,众人听闻也都站起身来,恭敬地垂首恭迎圣人。

只见一个身型宽厚,面容沉稳的中年男子步入殿中,众人一见,便即刻跪下身去,喊道:“恭请圣安!”

“都起身吧。“神宗帝摆了摆手,大步流星地略过众人,走上高台坐了皇后的座位。

“这是在唱什么呢?"宫人递上热茶,神宗帝接过茶杯后斜靠在椅上,下巴点了点还站于殿中的晚意问道。

皇后看了一眼晚意,对着神宗帝笑道:“不过一些俗曲。"说完使了一个眼色,晚意会意,便退了下去。

神宗帝扫了一眼殿内众人,“沈卿与崔卿都在。”沈知丰与崔道被点到名,忙又要站起来,神宗帝做了一个坐下的手势,二人才垂首又坐了回去。

“朕忙完事务,见皇后这儿热闹,便也想来凑一凑。"说着看向众人,“你们继续,不必拘谨。”

神宗帝的目光扫过宣王,余光却见其食案竞摆在了沈家小姐边上,不由眯了眯眼眸,问道:“宣王为何坐那儿?”

宣王站起身来,对着神宗帝拱手道:“回父亲,孩儿想离沈家小姐近一止匕〃

此话当着众人的面,说的委实有些唐突了,宣王却面不改色继续道:“今日既然父亲来了,孩儿有个不情之请,望父亲成全。”“何事。”

只见宣王绕过食案,站到了殿中,恭敬地跪下道:“孩儿想娶沈家幺女沈韵真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