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李成何人(1 / 2)

柳叶追风刀 宁广林 1045 字 15天前

话说孔彦舟自报奋勇,领兵进攻平阴,结果是乘兴而去,大败而归,还差点丢了狗命。回来后窝在家里不敢见人,心里对这次兵败念念不忘。

盘算着怎样才能对付徐朗呢,这小子挖空心思,仍然苦无良策。

哎,他突然想起一个人来,双刀将李成。

这老东西眼空四海,目中无人,从我来到大齐的那天起,就没正眼瞧过我孔某。我要想办法让他跟徐朗打起来,最好是两败俱伤,方解我心头之恨。那位看官说了,这位李成又是何许人也?

他是河北雄州归信人①。北宋未年,曾在北京大名府②梁中书手下任兵马都监。与大刀闻达,急先锋索超,青面兽杨志都一起在北京供职,几人皆有万夫不挡之勇而闻名于世。

在当时梁山攻打北京时,李成与闻达,索超等人几次出城大战,均败于宋江吴用等人手里。

最后在城破之时,和闻达一起保着梁中书望南方跑去。

《水浒传》里没有明确交待究竟去了哪里,因当朝宰相蔡京是梁中书的老丈人,按方向也应该是去了东京卞梁。

后来北宋朝廷将近灭亡的时侯,四大奸臣之首的老蔡京被丢官罢相。宋钦宗赵佶念其在朝廷改革中作出过突出贡献,并没有杀他,而是发配岭南,却在半路上饿死他乡,有他自己的绝命诗为证。

其时蔡京已八十有余,若相比于现在人的寿命起码相当于百岁高龄。他一生贪没的金银珠宝,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那为什么会饿死呢?

老家伙一生不仅贪财而且好色,临走时命家人装了一船的金银珠宝,还带三个年轻漂亮的小妾和十几个家人陪同。

到达潭州③的时候,船上自带的粮食以及各类生活用品已经用完。于是命人下船去采购食品,结果却是空手而回。

这段时间,沿途百姓都已知道了蔡京充军岭南的消息,大宋百姓早已对这个害群之马恨之入骨,没有人卖给他粮食,给多少钱都不卖,就是想存心饿死老贼!

喝水你随便,反正大江里有得是,可没有吃的就没办法开船,饿得站都站不起来还咋干活呀,几天以后,蔡京自知命不长久,便写下了一首绝命词《西江月》:

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

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忆往事漫繁华,到此翻成梦话!

写完之后撂下毛笔,眼冒金花,三个爱妾俏立其中,他打了个咳声,不知道她们今后的命运如何,是否会落入金人之手,日后还能否想起我这老头子呢?

于是又拼尽最后一点力气写下一首七言绝句:

为爱桃花三树红,

年年岁岁惹东风。

如今去逐他人手,

何曾尊前念老翁!

撂下笔来,一蹬腿便气绝身亡,千真万确,饿死了!

他这一倒台,手下党羽、亲信及下属各级官员却成为众矢之地,此时大多数都逃散到全国各地。

这个李成辗转到山东,两淮等地,成为那里四大反叛势力最有名的一支,他们分别是张迈,曹成,钟相和李成。

据宋汪伯彦巜时政记》说,李成者,雄州归信县人,寡言笑,重承诺,谲诈不清,以骁勇闻于河朔。有众数千,假仁义,能以甘言抚慰其士卒,故能得其众心。由此可知这个李成,正是北京大名府逃跑的兵马都监李成。

原来在宋朝与金人交战时,大败亏输,金军南侵之时,雄州也未能幸兔,成为硝烟弥漫的战场。其时李成逃难在家,经过一番血战之后,雄州最终还是落入金人之手。李成的妻子就是那时候死于乱军之中的。

无奈之下李成带着一部分官兵及当地百姓一万多人逃往南方,被朝廷封为右武大夫,忠州防御史。

由于流离失所的百姓苦无生计,缺少生活来源,纷纷加入李成的队伍,手下人马发展迅速。

但南宋的当权者此时又犯了猜忌多疑的老毛病,将他的部下分散调遣到各地。

正当这关健时刻,李成的部将史亮在宿州抢掠百姓,火烧了汴河桥。李成闻讯之后已知事情不妙,自已必受牵连,便停止南下,在光州拥兵自重。

朝廷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命令大将刘光世向李成所部发动进攻,经过一番苦战,李成因寡不敌众,受到重创而仓皇逃跑。

后来又经过几年的经营和努力,李成东山再起,成为江淮地区首屈一指的巨冦。

以他假仁假义的天才表演,蒙敝了不少不明是非的青年百姓舍命追随。号称李天王,最多时拥兵三十万之众,已非癣芥之疾,对朝廷造成严重威肋。

为了尽快消灭李成,朝廷又调派大将张俊任两淮招讨使,统兵十万,向李成发起进攻。得知消息的李成,立即令部将马进率兵二十万迎战,在洪州地区与张俊几次大战中,均大获全胜。

张俊无奈,急忙上书宋高宗,要求调派岳飞,陈思恭,杨沂中等将领前来助战。岳飞等人先后赶到,张俊问计曰,“贼兵势大,岳将军可有破敌之策否?”

岳飞回答说,“某即蒙大帅看重,不避僭越而用兵,非智、勇、仁、信、严五事不可用也。有功重赏,有过则罚,令行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