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里面再划出一片区域,写上《人民文摘》?”
“是啊、是啊。”
又有几名老编辑开口。
“我觉得不妥,办刊物连一间独立的办公室都没有,这不是儿戏吗?到时候寄来的稿子,万一和咱们《人民文学》的掺和到一块儿,那不是耽误事儿么?”
“对呀,不是说这个副刊不能办,照我看,再等几年,农展馆那边建好了,咱们作协的地盘也能稍微宽松宽松。”
一场嗡嗡嗡,闹得文联和作协都丢了自己的办公场所,如今只能挤在沙滩北街2号这间大院里搭几排木板房办公。
两个这么大的机构挤在抗震棚里开展工作自然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兴建中国文联大楼的事情成了重中之重。
大楼的事情如今也有了眉目,上面决定,在农展馆南里10号落成一栋大楼,作为中国文联大楼来使用。
江弦回忆了下,正式落成,已经是86年的事情了。
“道怡同志的话,不是没道理的。”
王濛念剧本似得,一板一眼看向江弦,“江弦同志,要是跟上面批地方,保准是批不下来的,你也看到了,咱们沙滩北街2号的院子都快住满了。
照我看,办这个副刊如果没有办公场所,恐怕工作很难展开”
“谁说没有办公场所的?”江弦忽然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朝着他看去。
只见江弦昂首挺胸,一个字一个字道:“主编,我在翠花胡同里还有一间院子,可以暂时作为副刊的办公场所使用。”
“啥?”
崔道怡一众编辑傻眼了。
有间院子?
没人能想到江弦会突然出这么个主意,因为这事儿的确有点超出他们的认知。
这年头,国内九成以上的人口都是等待国家分配住房,能和媳妇有个睡觉的地方,都得感谢自家祖坟冒了青烟。
这会儿听江弦的意思,他除了自家有住处,还在别处有间撂荒的院子?
妈的。
壕气人啊!
“我那间院子够大,文化气息也浓厚,嗯,季羡林大师就在那胡同里住过,这些年一直撂荒,《人民文摘》在那儿办公,我没什么意见,全当为国家做贡献嘛,地理位置也好,离咱们社里近,离天安门更近。”江弦缓缓道。
其他人一想还真是。
江弦这院子,地理位置那真没的说,翠花胡同可比沙滩北街2号这块儿更直达天听。
“江弦同志,你真愿意把院子拿出来给社里用?”王濛机器人一样问道。
江弦点点头,“愿意,保准愿意。”
王濛露出一抹笑,看向崔道怡。
“道怡同志,那你也看到了,江弦同志把房子的问题解决掉了,那我看这事儿也就没什么麻烦了”
崔道怡看看王濛,又看看江弦,眼神在他俩之间扫了几遍。
虽然不确定,但他猜测江弦和王濛这俩人肯定是狼狈为奸,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捧有逗的。
“那人手呢?”崔道怡又问。
“社里面现在自己人手都紧张,你要是还想从社里调人,那我绝不同意。”
“是啊,人手怎么办呢?”崔道怡又满面微笑看向江弦。
江弦顿了顿,“老崔,我只跟社里要一个人,一个人你总不至于舍不得给我吧。”
“谁啊?”
“没听着。”
趴在门外偷听的编辑们小声的窃窃私语。
“就要一个人啊,总不会是我吧。”
“可别是我。”
“小刘,你完蛋了,估计是找个最年轻的。”
“怎么可能啊,我一个人过去能办好杂志?”
朱伟尿尿回来,感觉裆部裤子夹得有点紧,他刚掏了两下,就被人狠狠的拍了一把肩膀。
“老朱,恭喜啊!”
“恭喜?”
朱伟懵了,“恭喜啥啊?”
那人笑的嘴都合不拢了。
“江副主编和崔道怡副主编说,只从社里调一个人去副刊那边,你猜调谁了?”
朱伟一下子木在原地,猜到什么,又不死心,试探性的问道:
“总不能是我吧。”
“真聪明!”
对方又重重的拍一把他的肩膀,“江主编和社里要的那个人就是你!”
“啊?”
朱伟两眼一黑,差点昏死过去。
“怎么会是我呢?我和江弦也不熟啊,就是那天打了个招呼,但是怎么能是我呢?”
朱伟心里那叫一个难受。
他可是《人民文学》的编辑,虽然年轻,但是是实打实的《人民文学》编辑,可以说是光环加身,备受人民群众敬仰。
如今,江弦要把《人民文学》这个光环从他身上扒下来,换成一个居于二线的刊物名字,《人民文摘》。
这份落差,无论如何朱伟都是没办法接受的。
他马上找到王濛那里,想要再为自己争取一下,恰巧撞见江弦也在。
他给他倒一杯水,“小朱,你来的正好,我有事正准备通知你呢。”
“江主编”
“我知道,不用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