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第312章 “奶油小生”(2 / 3)

这个年代好像就是这样,尽管大部分人饮食完全碳水为主,很多人饭量也都特别大,但说来也怪,就是吃不胖。

有人可能要说那是没吃上啥甜品,那也有话说的,这年头的老式糕点都贼甜。

江珂在江弦家里住了几天就回去了,江弦跟新华社那边合计着《理解万岁报告的事情。

这个节骨眼,谢晋和李凖,以及《高山下的环剧组成员,乘着火车从云南来到京城。

“必须来这家儿尝尝,平时来还得排队。”江弦带着俩人来到翠胡同的悦宾饭馆。

“别太破费。”谢晋说。

李凖也有点担心,他虽然在河南农村生活时间比较久,但也见过世面。

这家餐馆看着门面不咋地,来回穿梭的客人居然都是蓝眼睛金头发,比老莫还壮观,老莫这家正经的西餐厅是一帮顽主扎堆儿搁那折腾。

“放心,这里一个人消费上限是10块钱,咱仨撑死吃30块的东西。”江弦讲了讲悦宾饭馆的规矩。

“来,咱先来一瓶‘气死茅台’。”

点好菜,谢晋取出一瓶习水大曲,给江弦和李凖斟上。

仨人碰了下杯子,趁着等菜的工夫,李凖和江弦聊起《环的剧本,江弦上午就已经看过一遍。

“你这个《环的作者觉得怎么样?”

“好,李凖同志的剧本,当然很好。”江弦说。

李凖是八一厂的编剧,他长期生活在河南农村,对农村的戏手到擒来,但是写《环这种剧本,那还是第一次。

江弦能在《环的剧本里,看出仍然留有的一些农村戏痕迹,但总的来说,写的可以说是相当不错,对主旋律的东西,李凖也很擅长。

要知道,他写的《大河奔流,是首次把领袖人物形象搬上银幕的电影。

当时影片下集的片头字幕特别指出:本片下集将出现伟大领袖和敬爱的总理光辉形象,扮演者:于是之、王铁成。“谢导,这回来京城,要把演员定下来了吧。”江弦说。

谢晋说:“有几个暂时定下来了,有几个还要再看看。”

谢晋脑袋里有个名册,里面装着许多老艺术家的名字。

他每拍一部电影,都会去从这个“名册”里找演员。

“定下谁了?”江弦打听。

“雷军长、梁大娘,雷军长这个角色,我打算请童超同志来演,梁大娘是梁三喜同志的母亲,是整部影片里最打动人的角色之一,我要请路曦同志出演。”

“这可都是话剧明星啊”江弦咂舌。

路曦是和白杨、张瑞芳等齐名的话剧明星。

至于童超,这位是京城人艺的演员,《名优之死中的刘振声、《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蔡文姬中的左贤王

还演过《茶馆里的庞太监。

“凭什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

这一镜头,江弦那叫个印象清晰。

“有几个同志都给我写信了,向我提出想要参演《环里的角色。”谢晋说。

剧组才刚成立,就有演员毛遂自荐的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可见《环这篇小说在国内的影响力有多巨大。

“像王玉梅同志,就给我写了自荐信,向我表达了想要创作梁大娘这个角色的心愿。”

“王玉梅同志啊,《喜盈门里的仁文妈妈?”

“没错,不过我还是想将这个角色交给路曦,王玉梅同志虽然也很好,但她和我心目中这个梁大娘的模样还是不太相符。”

“.”

江弦无奈,王玉梅在表演界的地位相当高,都这么低三下四的写自荐信了,谢晋还坚持着自己的判断,说不用就不用。

这份不计后果、不怕得罪人的定力,后世拍电影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谢晋又告诉江弦,为了选出合适的角色,摄制组还通过上海的一家报社,开办了“请您为《高山下的环推荐演员”的专栏。

广大读者都很热心,积极地给摄制组推荐自己看好的演员。

“对了,还有一个人。”

谢晋夹一筷子菜,忽然想起来。

“唐国强同志也给我写了自荐信,希望创作赵蒙生这个角色。”

“唐国强?”

江弦乐了。

“您觉得他怎么样?”

“难堪大用。”

谢晋摆了摆手,一脸抗拒。

别看后世的影视剧中都是“小鲜肉”当道,其实在80年代初,大银幕上许多男主角,也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脂粉气”。

谢晋对这点那是深恶痛绝,非常的头疼。

他安排助手武珍年选演员的时候,首先排除掉那些“徒有其表”的“小白脸”,而选择那些气质阳刚的“硬汉形象”。

哪怕演员没有名气,也没关系。

至于唐国强,这位算是80年代影坛最有名气的男明星之一。

但尴尬的是,唐国强恰巧就处于谢晋所嫌弃的“小白脸”行列之中。

“没有点男子气概,怎么能演得好赵蒙生这个角色?更何况他的演技也不是很出彩,表演上有一些弱点。”谢晋噼里啪啦一通点评,总之就俩字

——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