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第250章 呱呱落地的巨著(3 / 3)

烟头,桌上扔着硬馒头,还有几根麻,几块酥饼。

王卫国伏案在桌前,并没察觉到江弦进来的动静。

他中邪一样,头发蓬乱,眼角黏红,手臂抬起似乎都有些艰难了,费力地扶着,握着笔沙沙的写,如痴如狂的写。

江弦抿了抿嘴,见此情形都不敢打扰他了。

他知道王卫国写作的习惯,宛若水银泻地,即写作时喜欢一鼓作气。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从始至终都保持同样的激情,他最怕的就是写作时情绪被意外的干扰打断,这样打断的地方便会留下一块疤痕,即使后来他精心修补,也很难再恢复本来面目。

把提水果的网线兜放在一旁,撕下一页稿纸压在下面,写了一行:“望珍重身体,江弦。”

回去路上,想着王卫国,江弦联想到李兰德,似乎每个至高的艺术家形象都能拼凑到李兰德的身上。

记得王卫国后来回忆创作《人生的经历,说他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通畅,但他说那是迄今为止一生中度过的最美好的日子。

一路上,想着王卫国的事情,一篇《人生的文学评论便在脑海中渐渐成型。

没过一天,王卫国便找上了门,他脸色蜡黄,有些浮肿,走路都有些困难。

“写完了?”江弦问。

“写完了。”他点点头。

《人生终于呱呱落地。

江弦迫不及待的读完,在上一稿中,巧珍是刘立本唯一的女儿,在这一稿里,多了个大姐和三妹,巧英和巧玲。

这正是王卫国在人物关系交织的突破。

全文十四万余字,构思两年,历经三稿。

可以说这是江弦迄今为止读过最好的一版《人生,甚至超越了历史上原本的第三稿。

“卫国同志,你写了一部巨著!”

江弦郑重的说,“你的辛苦是值得的,未来的文坛会因为《人生留下你的名字,留下路遥的名字。”

王卫国听了他的话,激动地快要哭出来。

“江弦同志,我有一个请求。”

“你讲。”

“这篇稿子我想递给你。”

王卫国郑重其事,“没有你,就不会有这一部《人生,我希望你能帮我把这篇文章发在《京城文学上面。”

江弦愣了许久,“你真的给我?”

“我已经决定了。”

王卫国坚定的说,“因为《人生不仅是我一个人的作品,也是你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