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赵德芳对利益集团的思考,敛财完毕的刘彻准备决战!(3 / 4)

们能和陛下一样开明,财源本身也不是问题。”

“他们只不过是不愿意罢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诸多官员们闻言,自然是对赵匡胤一顿非常的吹捧。

赵匡胤得意洋洋,摸着胡须喜笑颜开。

一旁的太子赵德芳看着这一幕,却陷入了沉思。

怎么样发展商业呢?

在这个时代,答案其实很简单。

小政府。

政府管得少,商业自然就发展起来了。

这种商业发展虽然是很无序,很野蛮,也会吞噬掉不计其数的人命,会带来无数中小商人的血泪。

但它很有效。

大宋的商业集团,是历朝历代官商勾结的极致。

基本上每一个宰相的背后,都站着一大堆的商业利益集团。

这里,其实就有一个问题。

朝廷得到了税收,商业集团和士大夫瓜分了利润。

难道一切就都皆大欢喜了吗?

当然不是。

整个社会的产出就这么多,利润就这么多。

有人拿得多,那就一定会有人拿得少。

谁?

农民。

大宋的农民,是被皇帝、士大夫、商人三座大山骑在头上,联合收割的。

在华夏所有朝代中,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农民比大宋农民更凄惨。

在整个大宋的统治秩序中,农民就属于是完全被压榨的对象。

其他朝代也压榨,但起码会给农民一点活路,一点盼头。

可大宋呢?

那是真的往死里压榨。

农民死了都无所谓,反正那么多农民,总有人生儿育女,继续给三座大山做牛做马的。

所以,大宋也是农民起义次数最多的朝代。

说来也很好笑。

即便是已经拿到了《工业革命》这么多年了,大宋的农民起义依旧还是此起彼伏。

有人可能会说,那不是有工厂了吗?农民可以进厂打工啊。

对,农民是可以进厂打工,但大宋的工厂和现代华夏的工厂不一样。

现代华夏的工厂,进厂打工的人只要省吃俭用,一年下来攒个几万块钱还是可以的。

但大宋的工厂主们,那是精心计算过的。

农民们一年到头在工厂里打工赚到的钱,任凭你再怎么省吃俭用,也剩不下几个子。

而且很多工厂污染都是非常严重的,很容易就会患上疾病,拖垮身体甚至死亡。

工厂主们也完全不管。

死了就死了,反正外面多的是农民想要继续进厂。

所以大宋最底层的老百姓们会发现,面前是两条路。

第一条是种田,一年到头苦哈哈,然后吃不饱穿不暖,还随时可能会被商人、士大夫们用各种手段夺走土地,凄惨死去。

第二条是打工,还是一年到头苦哈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生病死了。

无论是哪一条路,都没有“希望”这个词的出现。

那不造反,还能怎么办呢?

大宋社会之中并不缺乏有良知的官员,许多人都仗义执言,不少奏章也都呈送到宫里皇帝的案头。

但,没用!

皇帝、士大夫、商人这三座大山都是受益者。

作为制度本身最大的受益者,皇帝怎么可能去主动改革?

大宋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赵匡胤又怎么可能为了泥腿子老百姓得罪士大夫?

年轻人才讲正义,成年人只讲利益。

这种靠着利益形成的集团,远比什么满腔正义热血形成的集团要牢固千万倍。

即便赵德芳作为太子,将来的大宋帝国皇帝,想要瓦解这种靠着利益形成的同盟也是基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若是轻率出头,结局只会是以赵德芳被废黜告终。

赵德芳呼出一口气,表情有些黯然。

但很快,他就振作起来。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赵德芳非常认同李世民的“君舟民水”理论。

在这位大宋太子的心中,老百姓远比士大夫要更重要。

他不觉得这种大家联手压榨老百姓的局面能长久持续下去。

大宋的发展日新月异,或许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一个类似朱元璋一样的人物登高一呼,让大宋土崩瓦解。

灭国的危机就在眼前!

……

赵德芳呼出一口气,按捺住焦急的心情,告诉自己还需要继续等待一段时间。

等什么?

等他自己坐上皇位的那一天。

不对,或许也并不需要等那么久。

随着金幕的播放,父皇和士大夫集团之间的关系也早就没有那么牢固了。

军机处的设立,父皇一步步地集权。

士大夫们对父皇也不像之前那么爱戴。

将来只要我能成为皇帝,用军机处大力打击这些士大夫。

然后再进行改革,让百姓们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如此一来,大宋就还有希望!

赵德芳彻底想清楚了,心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