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忽必烈收拾好心情,重新将话题回正: “刘卿家,你觉得张居正的改革能成功吗?” 刘秉忠沉吟片刻,道: “应该能成功。” 忽必烈笑道: “为何?因为太后和司礼监的支持?” 刘秉忠正色道: “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并不在于皇权。” “纵观华夏历史,哪一次改革不是出自于皇权的推动?” “改革的关键,在于地方上的官吏是否听话,是否愿意花大力气把朝廷的改革政策落实到实处。” “范仲淹和王安石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以为有了皇帝的支持便万事大吉,结果地方官吏对颁布的政策阳奉阴违,甚至利用改革来损公肥私,这种改革焉能不失败?” “而张居正并非一上来就改革,反而是以考成法来控制下面的官吏。” “在考成法的实施过程中,张居正就能非常容易地鉴别、拉拢和掌握一批跟他志同道合的能吏,并将这些人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等大部分能吏都就位了,再步步推动,逐项改革,即便还有困难险阻,但改革的成功想来问题不大。” 忽必烈一拍大腿,笑道: “刘卿之言,深得朕心!”大明世界。 朱元璋眉头扬起。 “这个海瑞,还是挺不错的嘛。” “若是朕用他来当都御史,那可就省事多了。” 在场大明群臣闻言,脸色都变了。 华夏五千年,在哪个皇帝手下当官最危险? 朱元璋排第一是毫无悬念的。 丞相杀了两个,杀到后面直接把丞相废了。 洪武四大案,前前后后被朱元璋弄死的官吏总数超过十万。 这可是官吏,不是普通老百姓! 平日没啥事干,动不动朱元璋还来个剥皮实草。 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朱棣,听完朱元璋这句话,心中都有点发虚。 就一个父皇便已经这般吓人了,再来个海瑞,那还了得? 怕不是直接把大明官场给屠戮一空? 朱棣干咳一声,正色道: “父皇,海瑞说话可是很难听的,您的性格怕是受不住。” 朱元璋呵呵冷笑一声,瞥了朱棣一眼。 “朕从小是个泥腿子,还当过乞丐,什么样的难听话没听过?” “你小子是怕海瑞真来到咱们这个世界,你会被喷得很惨吧?” 朱棣脸上的表情顿时僵硬。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朱元璋这番话还真是说中了。 朱棣性格直爽,人所共知。 但直爽归直爽,破防也是真容易破防。 要是海瑞过来把朱棣一通猛喷,朱棣当太子的时候可能还好,一旦是坐在皇位上的朱棣,分分钟就得诛海瑞三族,九族,甚至十族! 朱元璋吐槽了一下朱棣,看向金幕的表情却变得柔和不少,缓缓道: “能想到用海瑞,又能刻苦读书,朱翊钧这个孩子的本性应该是不差的。” 朱棣一听就不同意了,道: “父皇,朱翊钧可是盘点败家子继承人视频里的主角!” 都上历朝历代金幕了,您还给这臭小子说话呢? 当初也没见您对朱祁镇这么宽容啊。 说起来朱祁镇毕竟是朱棣的曾孙,和朱翊钧这个八世孙相比,朱棣肯定是更喜欢朱祁镇一点。 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冷笑道: “你娘亲和你大哥当年难道就不督促你们刻苦读书了?” “你朱老四书读得怎么样,自己心里没数?” 朱棣表情讪讪,哑口无言。 朱棣小的时候朱元璋正是创业期,不是忙着干陈友谅张士诚就是忙着北伐蒙元,压根没空管朱棣这些儿子。 先是马皇后,接着是长子朱标,才是督导朱棣在内各皇子学业的负责人。 平心而论,马皇后和朱标其实都挺严格的。 但怎么说呢…… 朱棣觉得,书这种东西,看看就行。 男人嘛,还是得沙场争锋,平定天下! 有这种心态,朱棣的学习态度也就不必多言。 朱元璋几乎是点着朱棣的脑门在数落。 “但凡你能像朱翊钧这么用功,朕早就把太子的位置给你了,还轮得到允炆?” 朱棣越发尴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心里多多少少有点不服。 朱允炆是读书挺用功的,有啥用? 盘点视频里还不是被俺用靖难之役干翻了嘛。 瞄了一眼朱元璋的脸色,朱棣机智地选择将这些心里话藏在心里,不说出来。 朱元璋见朱棣识趣,哼了一声,将目光重新转向金幕,心中也有几分疑惑。 朱翊钧这孩子,看着就招人喜欢,怎么会变成盘点视频中的败家子呢? 朱元璋并不怀疑自己的眼光,也不怀疑金幕的评选标准。 他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张居正的考成法,最大的目标就是控制官吏。】 【而跟天下官吏牵扯最深,同时也是最能有效控制官吏的部门,无疑就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部。】 【任何一位大明官吏都必然会跟这六部中的某个或某几个部门有关,只要能牢牢地控制六部,就能以六部为核心蔓延出一张遍及天下所有官吏的大网,进而掌控天下官吏。】 【按照大明的惯例,内阁大学士通常会兼任六部之中某一部的尚书,这就给张居正掌控六部带来很大的问题。】 【内阁大学士之间虽然有首辅次辅的排名之分,但名义上所有内阁大学士都是平级的。】 【既然都是平级,那其他的大学士们凭什么把掌控在手里的六部交出来给张居正呢?】 看到这里,大汉世界中的刘
第445章 海瑞让李世民想起魏征,朱棣第一次说得朱元璋哑口无言!(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