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高拱被罢,萧何和吕家爆发激烈冲突,让人目瞪口呆(3 / 4)

样看了一眼高拱,嘴角明显扯动了一下,随后低头紧随离开。  广场上,寂静无声。  所有人都没想到,掌权数年,几个月前皇帝继位时还被认定为首席辅佐大臣,加封柱国,风头一时无两的高拱,竟然就这样被免去所有职务,驱逐回老家!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开始悄然散去。  高拱依旧五体投地,身体不停颤抖,没有人能看见他的表情。  突然,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温声道:  “高阁老,太后和陛下都走了。”  来人正是张居正。  张居正用力,将高拱扶起,柔声宽慰。  “高阁老,事已至此,何妨先回老家,等待时机?”  “待时移世易,或许也并非没有东山再起之可能。”  这句话似乎激励了高拱,总算是让他稍微有了一些精神。  在张居正的搀扶下,高拱慢慢离开了皇宫。  翌日,高拱坐着一辆运柴的牛车,带着家小离开了京城。  牛车远去间,一行行字幕浮现。【高拱出任首辅不过短短几年,但在这几年里,他的确扭转了大明诸多弊政,让大明在各个方面都诞生了新的活力。】  【然而高拱性格刚愎自用,对同僚肆意排挤打压,赵贞吉、陈以勤、殷士儋、李春芳等多名内阁大学士都因受高拱打压而被迫辞职告老,其他六部、州郡官员因得罪高拱而免官者更是数以百计。】  【在最强悍、坚定的支持者隆庆皇帝去世后,高拱依旧不知改变,反而更进一步地想要抢夺司礼监的批红权,成为事实上的丞相。】  【这终于触动了辅政两位皇太后的逆鳞,再加上百官之中对高拱不满情绪的集合,内阁次辅张居正和司礼监首席大太监冯保趁势联手发难,最终高拱被免去所有职务归乡,于六年后郁郁而终。】  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发出一声轻笑。  “果然。”  此时的秦始皇已经结束了观海之旅,回到了附近的县城之中临时下榻。  扶苏站在秦始皇身旁,表情凝重。  “父皇对高拱的判断果然准确,他终究还是被一撸到底。”  秦始皇哈哈一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若行霸王之道,就得有霸王的实力!”  “高拱不过是个臣子,却以君王之面目来对待其他臣僚,此取祸之道也。”  “说起来,大明这些个太后,还有张居正冯保两人还是有些心慈手软。”  “若是在大秦,呵呵,高拱必然是会重蹈商鞅覆辙的。”  扶苏闻言,身体不由又是一震。  商鞅得到秦孝公全力支持变法的时候,威势和高拱还真是一模一样。  连当时的太子嬴驷(秦惠文王)犯法,一样责罚嬴驷的老师教导不严,处于墨刑。  然后秦孝公一死,商鞅直接就被秦惠文王车裂了。  比起五马分尸的商鞅,高拱至少能回到老家平安老死,确实命运已经是对他很好了。  秦始皇看着扶苏,笑道:  “但你是皇帝,所以你不必吸取高拱的教训,在其位谋其政,你作为大秦将来的帝王自然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扶苏仔细地思考了一会,开口道:  “父皇,儿臣觉得您说的不对。”  秦始皇有些意外,眉头挑动一下,看着扶苏。  扶苏沉声道:  “父皇您一统天下,灭亡六国,是大秦的开国帝王,威望之深重是任何一个大秦二世、三世乃至百世皇帝都无法比拟的。”  “以您的威望,行霸道自然是无往而不利。全体大秦臣民对您都极为敬服,您的号令再霸道也能无往不利。”  “但儿臣没有您这样的威望,以您的行事风格来治国,反而容易激起臣子和民众心中的反感。”  “儿臣应该做好对自己的评估,行事手腕应该更柔和一些,才能让臣民们接受儿臣这个皇帝的统治,才不会引发臣民的反感乃至叛乱。”  秦始皇沉默片刻,露出欣慰的笑容。  “扶苏,你确实成长了。”  西汉世界之中,刘邦啧了一声,双脚翘起。  “这个高拱是真惨啊,他只不过是想要恢复丞相的权力,竟然都不能被大明最高统治者所容纳。”  “哈,朱元璋这小子废除丞相制度,还真是给明朝的臣子挖了一个大坑呢。”  作为丞相的萧何,看着高拱的背影,不免也有些同情。  “陛下垂拱而治,才是真正的英明之道。”  “您看咱们大汉,嗯,西汉,直到那位汉武帝陛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出现权臣。”  “臣也不是自夸,黄老之道虽被儒家攻讦为虚君实相,但却从未听说有哪个黄老出身的宰相当过权臣的。”  “两相比较,可谓高下立判了。”  听着萧何的话,刘邦颇为意外。  萧何其实是一个比较谦和的宰相,纵然大权在握,也很少利用自身权力威望压制黄老学派之外的其他学说。  今天对儒家的这种直接攻击,在萧何而言是相当少见的。  群臣也同样一阵愕然。  便在此时,另外一个声音响起。  “萧丞相此言,未免过于偏颇了。”  “儒家能在战国时代成为当世显学,又能帮助汉武帝成就千古大帝的威名,可见其学问之中必有可取之处。”  “四大千古皇帝之中,除秦始皇之外的其他三位皇帝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也都是在众多儒家门徒的帮助下成就大业。”  “萧相国怎能只看到儒家的不好,而看不到儒家对大汉乃至华夏的贡献呢?”  众人看向说话之人,表情又都变得愕然起来。  说话的并不是曹参、陈平或者周勃等人,而是皇后吕雉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