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汉皇帝还想着废太子,但却依旧没有成功。 宋弘说到这里,感慨道: “臣的先父和臣说过,汉元帝临终前,欲立遗诏废后废太子。” “东宫禁卫将军,史家族长史丹身怀利刃入宫,直至寝殿,跪于汉元帝面前哭诉,力保太子刘骜!” “有人说,元帝是被史丹无意中显露的利刃所迫,也有人说,元帝是被史丹的忠心所打动。” “总之,元帝最终溘然长逝,废后和废太子的诏书也没有出现。” “最终,太子刘骜得以继位,这便是汉成帝!” 刘秀听着宋弘讲的这段秘闻,也是颇感兴趣,道: “老宋啊,看不出来,你居然还晓得这种几十年前的往事!” 宋弘嘿嘿一笑,道: “不瞒陛下说,先祖父当时也是侍中禁卫之一。” “元帝病逝当日,先祖父就站在寝殿之旁,亲眼目睹史丹身怀利刃而入!” 其他东汉群臣也听得津津有味,耿弇笑道: “老宋,这么有趣的事情,以前怎么没听你告诉我们?”宋弘表情一僵,干笑一声: “这般宫廷秘史,若是随意说起,那便是灭门的祸事!” “至于今日嘛,既然金幕之中都已经盘点王莽的一生,那臣说些故事助助兴,想来也无不可。” 刘秀哈哈一笑,伸手虚点了一下宋弘: “老宋,你可真是个滑头!” “放心吧,元帝、成帝,皆非朕之先祖。” “朕不会追究你的。” 顿了顿,刘秀面带期待,看向面前的其他东汉大臣。 “各位卿家可还有什么类似的秘闻,尽管说来听听。” 东汉,以士族立国。 在场的大臣,许多人的先祖都曾经在西汉出任高官。 他们掌握的许多秘闻,都是未见于史书的。 听到刘秀的询问之后,群臣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刘秀哼了一声,突然想起什么,转头看向宋弘。 “老宋,那接下来的故事呢?你别说你不知道啊。” 宋弘愣了一下,道: “接下来的故事,陛下难道不能从史书之中读到吗?” 刘秀摇了摇头,道: “王莽狼子野心,元帝之后的史书多被篡改。” “朕那时候还一文不名,你说朕怎么会知道这些朝廷秘史?” “你且继续说,和朕所知相互印证便是。” 宋弘无奈,只能继续说了下去。 汉成帝刘骜登基之后,王莽的姑母王政君也就成为了大汉的皇太后。 至此,母子两人的地位算是稳固了。 投桃报李,汉成帝登基的第一份旨意,就是把王凤这个大舅封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这三个职位,都是大汉极为重量级的职位。 在王凤之前,只有一个大臣曾经同时获得过这三个职位。 那个大臣的名字,叫做——霍光! 霍光的这些职位,是通过不断和政敌斗争,逐步获得。 王凤的这三个职位,则是通过对汉成帝十几年的护航保驾,得到的奖赏。 但王凤看似风光无限,却依旧面对着艰难的局面。 几个庞然大物,矗立在王凤的面前。 首先,是西汉极为罕见的,掌控大权的宦官石显。 然后,是丞相匡衡为首的西汉文官集团。 最后,还有史家、广望王家和徐家三大外戚。 除了石显之外,文官集团和三大外戚在汉成帝登基之前,都是王凤的盟友。 但汉成帝登基之后,他们就成为了王凤独掌大权必须要扫除的障碍。 王凤面对这些敌人,毫不手软。 先是劝说汉成帝,将石显调离军队。 等掌控军权之后,立刻一封旨意把石显赶回老家。 还没等石显回到老家,王凤又派人在路上拦截,直接毒死了石显。 石显死后,王凤立刻将矛头对准丞相匡衡。 一个贪污罪,看似只不过小问题。 王凤却利用自己的心腹,小题大做,将事情搞得满城风雨。 最终匡衡被群起而攻之,身败名裂,不得不辞官回家养老。 匡衡的亲信也被王凤贬官的贬官流放的流放。 除掉石显、匡衡之后,王凤将矛头对准了之前的盟友三大外戚家族。 三大外戚家族之中,史家族长史丹见机不妙,带着史家所有族人辞去朝中官职,得以功成身退,在封地享受富贵一生。 但另外两大外戚家族就不同了。 广望王家,是汉宣帝之母的娘家。 其族长王商在匡衡倒台之后,成为大汉新任丞相。 王商想要重整文官集团,以文官集团领袖的身份和王凤这个外戚对抗。 不曾想,王凤居然来了个不走寻常路。 王凤命人在朝廷之中大肆传播王商的绯闻,说王章和他爹的小妾有染! 此事在王凤的暗中助力下,传得沸沸扬扬,导致王商的威望一落千丈。 最终,王商也被免去丞相的职位,气得吐血而死。 都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但王凤作为巨鹿王家的领袖,对广望王家其他人的打压却是毫不留情,直接让广望王家从此消失在了西汉政坛上。 王凤的所作所为,终于引发了另外一股大汉朝廷势力的强烈不满。 这股势力,就是一直保持中立的清流士大夫。 作为清流士大夫的领袖,出自第三个王家的王章,疯狂上奏章弹劾王凤,揭发王凤的不法事迹。 汉成帝几乎已经相信了王章的话,准备罢黜王凤。 关键时刻,王凤再度出手。 一份莫名其妙出现在王章家中,写满了大逆不道字词的文章,被王凤派人当场查获,交给了汉成帝。 汉成帝见状大怒,让廷尉审讯王章,调
第393章 王氏发迹史,刘秀看穿了王莽!(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