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李旦的骚操作引来历朝历代皇帝疯狂吐槽(2 / 4)

皇帝们,都吃了一惊。  秦始皇忍不住咦了一声。  “这李旦,是想要效仿赵主父故事?”  赵主父,指的是几十年前“胡服骑射”,率领赵国强大起来的赵武灵王。  扶苏哑然片刻,道:  “赵主父的下场可不好啊。”  赵武灵王立的第一个太子,是第一位王后韩氏所生。  韩氏死后,赵武灵王又将另外一名女子吴氏立为王后,并废掉赵章的太子之位,让吴氏所生的长子赵何当了太子。  赵章当然不甘心好好的太子就这么没了,于是一直跟赵何明争暗斗。为了调节两兄弟之间的关系,赵武灵王干脆将赵王的位置交给赵何,自己当了太上王,自称“主父”,即“君主之父”。  虽然传位了,但赵武灵王依旧以“主父”之名掌控朝政,所谓的赵王赵何,实际上和太子时代没有任何差别。  赵章见状,并未因此而平息对王位的渴望。  趁着赵武灵王灭亡中山前往沙丘宫饮宴时,赵章率军袭击时任赵王赵何,想要杀死赵何,迫使赵武灵王承认既定事实,传位给赵章。  然而年轻的赵何指挥若定,反杀了赵章,掌控了大局。  赵何掌控大局之后,在大臣们的提醒下,开始怀疑“赵章杀寡人,难道是主父的指使”?  赵何一不做二不休,派兵将沙丘宫围困了一百天,活活将亲爹赵武灵王饿死在里面。  赵武灵王和赵章死后,赵何终于成为了大权独揽的赵国国君,随后他也带赵国开创了一大盛世,死后被史书称为“赵惠文王”。  如今秦始皇一提到赵主父,扶苏自然就想起了这对父子的故事。  秦始皇呵呵一笑,淡然道: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李旦若是真用了这个办法,对解决事情没有任何帮助!”  “看着吧,这大唐还会有更多的好戏上演的!”  西汉世界之中,刘邦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李旦,怎么如此天真?”  “他不会真以为这样就能解决儿子和妹妹之间的矛盾了吧?”  大汉群臣也是连连摇头。  萧何道:  “李旦的母亲武则天,连皇帝都能随意废立,李旦本人都被废过一次。”  “就算李隆基坐上了皇位又能如何?太平公主取胜之后,废掉李隆基也就是了。”  曹参嗯了一声,道:  “真让位给李隆基,反而会更加激化矛盾。李隆基不想要当一个名不副实的皇帝,太平公主也害怕李隆基利用皇帝的名头强大起来,两人之间的斗争会变得更残酷!”  刘邦摸着下巴,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吕雉的座位。  那里空空如也。  刘邦放下心来,感慨道:  “后宫干政,真乱象也!”  一旁的刘盈眨了眨眼睛,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出现了。  父皇,似乎是在暗示我呢?  大宋世界之中,赵匡胤呵呵一笑。  “脏唐臭汉,名不虚传!”  “自家人都相互残杀,从开国一直杀到盛唐,从祖宗辈杀到曾孙一辈,这历朝历代的皇族,哪个有李氏皇族这么没底线的?”  作为大唐之后的第一个华夏王朝,赵匡胤对大唐一点好感都没有。  赵匡胤大半辈子都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度过,亲眼见证了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的惨状。  在赵匡胤看来,这都是大唐李氏皇族无能,才导致天下如此大乱!  赵普闻言连连点头,道:  “归根结底,大唐以门阀治天下,门阀和皇族一同趴在老百姓的身上吸血,这般统治怎能持久?”  “只有如大宋一般,皇族和士大夫共天下,君民之间如鱼得水,才是正道!”  赵普的话,立刻得到了一众文官的连声同意。  这些文官,都是经历大宋科举,一步步选拔考上来的。  他们的阶级,大多是地方上的小地主、小家族。  用一句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出身寒门”。  若是在大唐那种论出身,看血统的门阀时代,这些寒门士人一辈子最多当个八九品的县令,也就到头了。  只有在大宋唯才是举的科举制度下,寒门士子方可凭借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进士,跻身士大夫阶层。  相较于大唐几百年一潭死水,被门阀垄断的情况而言,大宋士大夫阶层是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晋升的,无疑要优秀太多。  赵匡胤心中得意,笑呵呵道:  “朕发条弹幕,让这些姓李的知道什么叫丑陋!”  赵普吃了一惊,忙道:  “陛下且慢!”  “其他朝代的皇帝对陛下多有误解,臣以为陛下不必跟他们做什么口舌之争。”  赵匡胤闻言不由哑然。  想了想,好像还真是。  “这些家伙总喜欢针对朕,哼哼,朕偏不给他们这机会,气死他们,哈哈!”  赵匡胤看着金幕,得意地笑了起来。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太平公主虽极力阻止,但李旦也是铁了心,不顾她的反对,仍旧在第二次登基的第三年,将皇位禅让给了李隆基。】  画面之中,群臣朝着头戴皇帝冠冕,身着龙袍的李隆基下跪。  “臣等拜见大唐皇帝陛下!”  李隆基脸上却没有什么高兴的表情,只是点了点头,淡淡道:  “诸位卿家,平身吧。”  镜头缓缓朝着李隆基的后方移动。  只见在李隆基的龙椅更上首,竟然还摆放着另外一张龙椅。  太上皇李旦,就坐在这张最高的龙椅上面!  【在将皇位让给李隆基后,太上皇李旦又担心李隆基会趁势对太平公主发难,于是李旦限制了李隆基的权力。】  【所有军国大事,以及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