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迁都南下前往应天府,归于大明祖地,当可破此难!” 应天府,也就是南京城,大明开国定都所在。 群臣闻言,顿时议论纷纷。 “殿下,京师无兵可守,若是也先再破京师,那大明就真的要亡国了。” “还请殿下当机立断,行宋朝康王故事!” 康王赵构,正是南宋的缔造者。 在靖康之变后,赵构被迎立为帝,一路南逃,把都城从汴京迁到了临安(杭州),让宋朝又得以苟延残喘了百多年。 朱祁钰听到这番话,脸色也是非常难看。 “难道就真的没办法了?” 如果有选择的话,朱祁钰是真不想当第二个赵构啊! 赵构和秦桧这对君臣,在历史上的名声实在是太臭了。 就在群臣力劝朱祁钰的时候,一名大臣急匆匆地走入殿内。 听了片刻,这名大臣脸庞上露出极为不满的表情,直接走到了大殿中央,舌绽春雷,一声大喝。 “言南迁者,殿下何不斩之!” 此言一出,众人立刻安静。 无数道目光投向说话之人。 【大明兵部侍郎,于谦。】 于谦怒气勃发,对着徐程喝道: “尔这蠢材,只不过区区一侍讲,如何敢在这里大言不惭,说什么天子星象!” “若是再敢废话,本官今日就让你血溅三尺于大殿之上!” 徐程被于谦一番大骂,吓得畏畏缩缩,一个字都不敢再说。 朱祁钰见状,顿时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忙道: “于侍郎,京师当真还能守住?” 于谦正色道: “还请殿下放心,如今京师之中虽缺少兵将,但还有百万民众一心,又有坚固城墙为凭,怎么会被也先那群鞑子给攻破?” “反之,若是此刻南下,河北、山东、江淮皆是平原,恐怕太后、皇后、太子御驾尚未渡过黄河,就已经被瓦剌骑兵给追上。” “那才是大事休矣!” 说完,于谦又转头,对着群臣怒喝道: “难道尔等也想要像土木堡之中的那些同袍一般,被瓦剌骑兵杀得人头滚滚不成?” “出了京师,便是骑兵驰骋天下的场所,若谁活得不耐烦了,尽管南逃!” 群臣面面相觑,竟是一个人都不敢再提南迁之事了。 保命要紧啊! 朱祁钰深吸一口气,点头道: “好好好,既然这样,等本王去禀明太后和皇太子,再做决定!” 于谦昂然道: “殿下,臣虽不才,也愿随殿下一同面见太后、太子!” 【孙太后接见了于谦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命朱祁钰全权监国,负责镇守京师。】 【此刻,瓦剌的大军也赶到了京师之外。】 二十余万瓦剌骑兵,自西、北两个方向而来。 应天府城外的平原上,很快就被密密麻麻的瓦剌骑兵挤得水泄不通。 如此阵势,顿时让皇宫之中的朱祁钰坐不住了。 于是,他赶忙带着文武百官来到午门城头,想要打探一番瓦剌人的虚实。 看到面前那几乎无穷无尽的瓦剌军阵,朱祁钰脸色惨白,说话都开始颤抖了。 “鞑子如此威势,这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镜头一转,已经是城下瓦剌大军本阵之中。 也先骑着高头大马,注视着面前的顺天府,眼神中闪过一丝狂热神采。 “大都……” 这座城池,在几十年前,还是大元王朝的京师,它的名字还叫大都城! 自从元顺帝逃离大都之后,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无数蒙古领袖,无不将重返大都作为己任。 但这么多年来,只有也先真正实现了这个目标,带着二十万瓦剌、鞑靼联军,包围了这座大元故都! 重现大元王朝荣光,似乎已经近在咫尺。 朱祁镇就在也先的身旁。 此刻的朱祁镇,看向京师的目光,分外复杂。 这是朕的京师! 可偏偏,此刻朕却陷身于贼营之中。 明明近在咫尺,却不得其门而入。 朱祁镇心中,充满了无尽懊悔。 早知如此,当初何必亲征! 也先摸着下巴胡须,沉吟半晌,突然看向朱祁镇,笑眯眯地开口。 “外臣想要劳烦陛下一件事情。” 朱祁镇心中一跳。 “太师所言何事?” 自从那天被张辅的白骨酒杯吓晕之后,朱祁镇对也先可以说是怕到了骨子里。 好在这几天也先倒也没有整出更多的幺蛾子,只是让人把朱祁镇监视起来居住,一路随行直到这里。 也先的下巴微微翘起,对准了面前的顺天府。 “这里是陛下的京师,对吧?” 朱祁镇点头,心中疑惑。 问这种人尽皆知的事情做什么? 也先眨了眨眼睛,突然笑道: “陛下是大明的皇帝,大明京师就是陛下的家啊。” “陛下都回家了,这里面的人竟然不给陛下开门,实在是无礼之极!” 朱祁镇默然不语。 若城里的人真开门了,那才有鬼呢! 也先又笑道: “既然家里人不愿意开门,那就烦请陛下亲自前往午门,去叫他们开门吧!” 午门之上,此刻正一片混乱。 一名督察御史正手捧芴板,慷慨激昂地宣读着王振等阉党的罪状。 读完后,这名御史朝着朱祁钰行礼。 “陛下身陷敌营,乃王振等阉竖之祸也!还请殿下正本清源,今日在此地肃清阉党,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御史话音落下,顿时得到了群臣的一片附和之声。 “殿下,若不肃清阉党,恐怕还会有跛儿干之流和也先里应外合,危害京师!” “请殿下快快下旨吧!” 朱祁钰闻言,不由一脸为难。 王振的势力,根深蒂固。 此刻在场的不少宦官,都是王振党羽。 朱祁钰当然也想除掉王振一党,但问题在于,他仅仅是个监国的王爷,并不是真正的皇帝。 王振是朱祁镇的
第141章 京师乱成一团,于谦力挽狂澜(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