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朱元璋心态崩了,大骂朱允炆(2 / 3)

的视角,心中是暗自给朱允炆加油的。 他们都希望朱允炆消灭燕军,让大明朝廷光复燕云十六州。 可没想到…… 但大宋君臣之中,有一个人是例外的。 中书令赵普看了一眼赵光义,冷笑道: “南军伐北,一直以来都是千古难题。东晋纵然有天下大义,也只能推进到黄河南岸。” “刚才有人口口声声说朱棣必败无疑,如今又是何感想呢?” 赵光义原本心情就不好,一听赵普这话更是无比刺耳,不由勃然变色。 “赵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觉得大宋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了?” 赵普摇了摇头,盯着赵光义淡淡道: “我的意思,就是你错了。” 赵匡胤看着麾下这两名最重要的臣子又吵起来,不免心烦意乱,喝道: “行了,都给朕闭嘴!” 两人这才停止争吵。 赵匡胤捏了捏太阳穴,心中也是一阵心烦意乱。 该死的石敬瑭,为何要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唉,难道朕终究无法收复这华夏故土了? 大明世界中,同样也是一阵安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李景隆。 李景隆脸色早就已经涨得通红,身体都颤抖起来。 六十万大军,只剩几百人逃回京师。 这就是彻底的被全歼了啊! 更可耻的是,作为敌人的朱棣,数量只不过是明军的几分之一。 朱允炆盯着李景隆,目光中全是吃人的眼神。 李景隆,你是真废物啊。 你怎么能废物到这种程度? 朱棣同样也看着李景隆。 曹国公李文忠,虽然在开国众将之中不算特别出色的,但也属于一流。 怎么生出来的儿子,就这么废物呢? 废物点好。 要不是这李景隆如此废物,郑村坝之战,哪里有获胜的希望? 朱元璋表情平静地看着李景隆,大殿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猜到朱元璋此刻的想法。 李景隆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颤抖着开口: “陛下,臣无才无德,请陛下恩准臣辞去曹国公爵位。” 李景隆自己也害怕了。 这口黑锅,也太大了。 背不动啊! 干脆辞去爵位,表明脱离政坛的志向。 这样将来不管大明再怎么内斗,总没有人能把李景隆牵扯进来了吧?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 “景隆啊,你父李文忠是朕的养子,说起来你也算是朕的孙辈。” “辞去爵位就不必了,但从今往后,你就不用再和军队有什么牵扯了。” 朱元璋也被李景隆这小子搞怕了。 六十万大军都能送掉的人物,换哪个皇帝不怕? 也就因为李文忠是养子这关系在,不然朱元璋都想直接把李景隆发配边疆去当一个小兵了。 老朱,最重感情! 李景隆闻言,如蒙大赦,赶忙跪地谢恩。 朱元璋的心思,却已经不在李景隆身上,转而看向了朱允炆。 “允炆啊,郑村坝之战的真正责任人,是你。” “作为皇帝,以倾国之师交托给李景隆,这么鲁莽的事情你都做得出来?” 朱允炆被朱元璋这一问,脸色也是涨红,过了好几秒才结结巴巴地开口。 “孙臣,孙臣真想不到有谁比李景隆更好,那蓝玉都死了啊。” 朱元璋哼了一声,冷冷道: “愚蠢!就算是按照视频之中所言,朕杀掉了蓝玉,但朕不是还给你留下了一个主帅么?” 朱允炆一脸茫然,谁? 朱元璋淡淡道: “武定侯郭英!” “郭英跟随朕起兵,身经百战,有勇有谋。常遇春北伐进攻太原,是郭英提议发动奇袭,才把王保保打得大败,克复太原。” “攻打通州时,郭英用诈败之计,引元军出城,设伏兵将其击败。斩首几千余级,生擒元孛罗梁王。“ “进攻云南时,郭英见大雨倾盆,于是制造舟船,顺流而下奇袭元军,大胜。” “辅佐宁王镇守辽东多年,无论高丽还是女真,都对大明毕恭毕敬。” “你若是能用郭英为主帅,以瞿能父子为先锋将,那北平早就被攻克,甚至都不需要什么郑村坝决战,老四压根就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朱允炆被朱元璋骂得垂下头去,一句话都不敢说。 一旁的朱棣听着也是暗自心惊,确实要是如朱元璋所言,那朱棣真的一点机会没有! 朱元璋越说,越是生气。 这小子,是真不争气啊。 大明内陆十三省,城池数百上千座。 朱棣呢?只有北平一座孤城。 这种情况换成朱元璋来,随随便便,一根手指头都碾死朱棣。 可朱允炆呢?一番骚操作下来,反而让朱棣越打越强! 朱元璋说到这里,抬头看了一眼金幕,淡漠道: “老四,若仗打到这里,你觉得你胜利的机会是多少?” 朱棣迟疑了一下,报了一个数字。 “儿臣觉得,应该有五成左右。” “五成?”朱元璋笑了,“你小子,还是不敢在朕面前说实话。” “郑村坝之战后,只要你小子不犯错,夺取天下的机会——是十成十。” 朱元璋话音落下,在场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朱棣身上。 难道真如陛下所言,这位燕王,竟能以北平一隅之地,拿下整个天下? 朱棣也傻眼了,愣了好一会,干脆啥也不说。 这种时候说任何话,好像都有嘚瑟的嫌疑! 朱元璋淡然开口: “郑村坝之战,朝廷方面只是损失了河北一省之地,但真正的问题在于,精锐都打光了!” “朝廷唯一的办法,就是从镇守九边的藩王之中调集军队,那些边军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各地藩王即便之前有心向朝廷的,也被允炆削藩给吓到了,见老四大获全胜之后,所有藩王必然都会保持中立,不会再派兵马支援朝廷。” “老四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