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危机能否妥善处理了!
翌日一早,爱德华就跟米洛通了气。
并让米洛尽快调集资金,并叫上朋友,就威尔逊家族的部分资产进行交易。
为了尽快筹集资金,在资产转让的过程中。
威尔逊家族会全力予以配合,并且也不在资产和数据方面做文章,一切以快为主。
这么做的效果很明显。
仅仅两天时间。
就在利顿工业公司闹得人心惶惶时,一则消息曝出,让市场为之哗然。
布莱克本金融公司公开宣布持有38.6%的利顿工业公司的股权,投票权继续由董事长詹姆斯·威尔逊代持。
威尔逊家族持有的股权竟然全部转让了,具体价格并没有公布。
如果说威尔逊家族转让股权是一个重磅炸弹。
那么紧接着发生的事,又让更多的人傻眼。
包括想要敲诈的联合基金公司的吉姆·查诺斯。
詹姆斯·威尔逊召开董事会,提出愿意遵从股东们的意愿。
将利顿工业公司一分为二,一半的资产和收入归入“利顿信托公司”中,而剩下的一半资产和收入,加上整个产业链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等部门依旧属于利顿工业公司。
并且为了更好地回馈投资者,第一大股东布莱克本金融公司愿意放弃大部分的利顿信托公司的股权,置换成更多的利顿工业公司的股权!
对于这个提议,董事会表决通过。
消息公布之后,被联合基金公司的观点洗脑的投资者欢呼不已。连带着对新冒出来的布莱克本金融公司好感大增。
但是极少数人却知道,联合基金公司玩脱了!
一旦布莱克本金融公司将股权都集中置换到新的利顿工业公司当中,那么持股比例将暴增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剔除掉零散的投资者的股票,那么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布莱克本金融公司的表决票能够轻易超过三分之二。
到时候利顿信托公司将直接被利顿工业公司捏住命脉。
除此以外,威尔逊金融公司还宣布将他们持有的36.96%的雪佛龙石油公司股票,出售给康菲石油集团。
这个消息的轰动性,明显比前者更高。
很多人不知道利顿工业是干什么的。
毕竟它的主要产品是巡航导弹,是航空母舰上的阻拦索,是驱逐舰上的高精准雷达,是导弹发动机引擎,是航天飞机的燃料提供者……
总之任何产品,都和绝大部分普通人没关系。
你一个普通人,最多买点步枪、子弹,了不起玩玩rbg,总不可能玩得起巡航导弹、航空母舰这些吧?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但石油公司就和很多人有关了。
最起码雪佛龙石油的加油站,在整个美国西部、中部以及中南部,开得到处都是。
美国最起码有二十分之一的车,是雪佛龙石油加油站的常客。
更不用说去年才重组,由菲利普斯石油和康纳能源合并而成的康菲石油。
它本身就是美国第七大能源巨头,世界第九大能源公司。
所以雪佛龙石油可能要被康菲石油收购,普通民众们更关心。
因为普通民众们关心,新闻媒体也更乐意发布这方面的新闻。
比如《华尔街日报就说,如果康菲石油真的能成功收购吞并雪佛龙石油。
那么重组后的康菲石油,就能一下子成为美国第五大,世界第六大的能源公司。
特别是在机油领域,更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机油巨头。
《洛杉矶时报则以雪佛龙石油和它的母公司加州石油的角度来看。
说如果康菲石油成功收购的话。
那么康菲石油将会一下子,成为南加州一半人口的天然气和瓦斯提供商。
以及三分之一人口的电力提供商。
因为雪佛龙石油和母公司加州石油,经营的领域不止石油,还是加州地区工业用电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而《纽约邮报则另辟蹊径,直接指出米洛·布莱克本个人持有康菲石油27%的股份。
他的投资公司帕拉丁投资,还拥有康菲石油10%的股份。
所以实际上,康菲石油是米洛·布莱克本的公司。
说米洛·布莱克本看来已经不满足于硅谷教父、传媒帝皇的身份。
他还想拥有更多的头衔,比如世界石油巨头。
当然,《纽约邮报的文字向来很夸张很有煽动力。
内容是这么一些,但文章写的可要激情多了。
让读者们看完就觉得,米洛·布莱克本明天都可能要统治世界了。
最后是帕拉丁传媒旗下的媒体,因为事关自己老板,加上一直以来立场都显得很“中立”,所以就很克制。
只是以解释的方式,向公众们科普这几次发生在加州的大型交易。
然而事实上,最近发生在加州财团身上的交易。
可不止雪佛龙石油以及利顿工业这两笔。
隐藏在私底下,各种换股和出售的交易这几天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