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雅,太雅了!(1 / 3)

激荡1979! 泥白佛 2030 字 2天前

“哪儿呢哪儿呢?”

魏明在乔翠面前只是一闪而过。

“刚刚还在呢,应该是他吧,那么高。”乔翠:还那么帅。

红社长:“我哥倒是说过会来书市,但没说是哪天,大家找找。”

魏明又遇到熟人了,被两个广东男人拉到了角落里。

其中一个魏明认识,是《城》的编辑陈文斌,另一个被他郑重介绍:“魏老师,这是我们总编辑,也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副社长苏晨。”

“哦,苏社长,久仰久仰。”

苏副社长没什么架子,亲热的跟魏明攀谈,然后又说到了约稿的事情。

当初魏明为了创作《人间正道是沧桑》曾去广州采风,期间也得到了《城》的一些帮助。

而且《城》的实力,在几大文学刊物里也就仅次于《人民文学》和《收获》,实力很强。

魏明没有在《城》发表重量级作品,他自己也总觉得不圆满,不过手上这部长篇只能在《收获》否了之后才能轮到他们,毕竟有个先来后到。

然而看着两位殷切的目光,魏明想了想道:“我年底可能会有一部原创电影剧本,到时候可以首先考虑《城》。”

听到这话,两位对视一眼,露出心满意足之感,本来在这里能碰见魏明只是意外,现在能得到魏明这样一个承诺,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不过以读者的心态,他们更期待的还是魏明憋了一年的长篇。

跟两人分开后,魏明又去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摊子,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出的好书。

然后就听到有人喊“叶老和臧老来了!”

叶老自然是叶圣陶先生,他旁边还有一个比他年轻一些的瘦老头,臧老,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正是诗人臧克家的代表作,因为魏明高中语文老师也姓臧,所以印象深刻。

这两位被燕京新华书店的经理护送着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摊位,这里的书籍种类也是现场最丰富的,其中就包括这两位过去作品的再版。

魏明刚凑过去,就被《当代》的编辑白舒荣看到了,而她身前正是魏明的《动物凶猛》,这已经是自出版后的第二次加印了。

过去这一年魏明在界的威望主要就靠这部篇篇经典的集子了。

魏明笑着跟白编辑打了声招呼,然后就被她拉了过去,并介绍给了二老。

“叶老,臧老,这位是写《牧马人》的魏明。”白编道。

魏明忙跟两位打招呼,要不说朋友多就是好呢,他刚刚还想着该怎么凑过去认识一下呢。

“哦,小魏,我知道你。”叶老的笑意有两层意思,他不仅知道魏明是魏明,还知道魏明是魏什么,毕竟他们都是搞儿童文学的。

身为《诗刊》杂志的首任主编,臧老就不清楚那么多了,只知道魏明这个业余诗人每出一首诗都能在诗坛引起不小的讨论,并广为传唱。

“我也知道你,就是写得诗太少了,都不够出一本诗集的。”

魏明笑着表示:“我的目标是等老了后能有一本自己独立的诗集就知足了。”

不过留给他的经典现代诗已经不多了。

魏明和二老谈笑风生,周围一群读者也想听听三位知名作家聊什么,不过有个带着孩子的家长很奇怪。

这个年轻人刚刚在那边还是魏什么呢,怎么到了这就成魏明了?

他不会是骗子吧?

当魏明和二老聊了聊和诗歌后,活动举办方新华书店的经理还请三位作家讲了讲他们对今天书市的感受。

叶老和臧老都高度肯定了书市的举办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明需求。

魏明则表示:“书市我很满意,我能对新华书店提个建议吗?”

那名经理级别的工作人员表情严肃了一下,但还是笑着道:“魏老师请讲。”

魏明道:“我今天来到这里才一个小时,已经翻了十几本书,手上也买了三本,我觉得这样能直接接触到书籍的购买体验非常好,那为什么我们的门店不可以这样吗。”

经理听后一怔,现在的新华书店是这样的,去买书之前先确定自己买什么,然后告诉柜台后面的售货员,让他从书架里给你取。

魏明继续道:“就像最近很火热的那个东方新天地一样,把阻隔在顾客和产品之间的那道屏障撤掉,相信顾客的素质,让顾客有更多选择面,这样不好吗。”

“好,说得好!”

终于找到亲哥的魏红在下面假装路人跟着喝彩。

但因为只有她一个,所以略显尴尬,不过魏明的话说到了读者们心坎里,很快周围的人就开始纷纷叫好响应。

书店那个柜台就像是防贼一样,以前也不觉得有什么,可自从出现了东方新天地后,那种被尊重且随意的购买体验实在太好了,也就显得之前的模式不够好了。

不仅下面的读者们这么想,就连德高望重的叶老也附和道:“群众的声音需要重视,小孙,我觉得你们可以考虑一下小魏的这个提议是否可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