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俩人一起收拾客厅和厨房。
炉子上放着钢筋锅烧水,苏笑笑和张怀民一起出去。张怀民伸出手,笑着看着她。
苏笑笑装没看懂,眨了眨眼睛,什么意思啊。张怀民的右手挠挠鼻梁:“要不要牵手?”“直接说啊。"苏笑笑拉着他的左手。
没打算走太远,张怀民关上灯带上门就和苏笑笑出去,院门也没关。可惜往东十来米,从张政委家过去就被吴双叫住。张怀民不讨厌吴双,但也没有一丝好感。苏笑笑和团团来之前,张怀民收拾屋子,吴双一边帮忙一边说,马家留下的东西都可以用。即使她不说,张怀民不用,他也没打算扔。又不是陌生人的东西。以前马团长在的时候,张怀民还来他家吃过饭,用过他家的锅碗瓢盆。筷子可能被前住户扔了,前住户后来买了新的,搬家的时候就把筷子带走了。张怀民顺着她的话点点头,说买几双筷子就行。吴双来了句,啥都不用买能省很多钱。
这话张怀民怎么听都别扭。类似的话还有很多。可能她是随口一说,说过就忘,张怀民却忍不住在意。
再加上苏笑笑之前说过吴双跟王素芬吵过架,吴双经常一边嫌人家不会过日子,一边又羡慕人家孩子长得高,等等这些事加起来导致张怀民不想跟她搭腔张怀民握紧苏笑笑的手,暗示她假装没听见。苏笑笑无语,人就在她旁边,她也不聋,咋装啊。“双姐?在这儿呢?天黑没看清,吃了吗?"苏笑笑停下问。吴双点头:“吃了。你家做啥吃的?”
以前苏笑笑担心吴双认为她显摆,不敢说实话。被吴双看到她带饭带肉,也是推到团团身上。此刻苏笑笑突然不想善解人意:“蒜蓉粉丝虾。”张政委家东边的邻居问:“你说啥?我没听清。”苏笑笑:“就是大虾去掉虾线切开但别切断,腌不腌都行,我没腌,因为买的时候活蹦乱跳很新鲜,然后用切碎的蒜和家里的调料调个蒜蓉酱,能吃辣的可以放辣椒,粉丝泡软放虾身上,蒜蓉酱浇上去,蒸熟后浇一些当地蒸鱼的油,撒上葱花,淋上热油。不浇也行,用热油烫出小葱的香味比较香。”吴双不禁说:“这么麻烦?”
苏笑笑:“还行吧。我觉着没有包饺子麻烦。就是泡点粉丝调个酱。你抖凉菜也得浇酱油香油啊。”
张政委的邻居问:“你家团团不是不喜欢吃海鲜?”苏笑笑:“不喜欢吃腥味重的鱼肉少的。像螃蟹、带鱼和各种螺他不喜欢吃,虾这样做他能吃几个。他也喜欢红烧大虾。”这个邻居忍不住说:“还是你会吃啊。”
苏笑笑朝她看去,她的神色好像只有羡慕佩服,“能吃能睡才能长身体啊。嫂子你想啊,他要是身体不好,三天两头去医院,是不是也得花钱?你花这个钱,不如给他买点好吃的,还不用受罪。”几个军嫂忍不住点头。
在自家院里的王素芬也忍不住点头。她大女儿在她身边,见状小声说:“明早多买几斤虾?苏阿姨家三个人两斤虾,我们家六个人买四斤。”“你爸明天不一定回来。”
她闺女:“张叔叔今天回来明天肯定留在部队,他们团有个主事的,我爸就能回家住。”
王素芬习惯了节俭,突然大吃大喝,哪怕几个月过去该习惯了,她仍然有点不舍得,“先看明天的海鲜咋样。”
翌日清晨,张怀民牵着团团去副食厂。
昨天吃了鱼和虾,团团不想吃这两样,指着豆皮和青椒。张怀民不禁说:“你会吃!”
哪怕岛上今年没下雪,最低气温也在零度左右,长不出青椒。青椒岛民在大棚里种的,一斤一块多钱,能买两斤肉,简直是奢侈品。张怀民挑四个青椒,买两张豆皮:“这是早上的菜。中午和晚上吃什么?”团团拽着他爸走走看看,指着野鸭蛋。这个不贵,张怀民买两斤。院子里有小葱和蒜苗,团团认识这两样,所以在副食厂看到了也没要买。张怀民问:“要不要买点小海鲜让妈妈给你煮面?”团团犹豫片刻,点点头。
张怀民拉着他过去,挑四种小海鲜买两斤,又买半斤虾:“可以了吧?”团团往左右看看,盯上猪肉摊。
张怀民:“今天也没有肉。”
团团很失望。不过一想到妈妈给他做好吃的面又高兴起来。苏笑笑看到青椒和豆皮脑海里浮现出一道菜一一尖椒干豆腐。可她不会做啊。
张怀民见她一脸为难:“炒熟不就行了?”“不行呢。要勾芡!"苏笑笑转向团团,“怎么想起来吃这个菜?妈妈是做过豆皮,但是跟青菜一起炒的。当时可没放青椒。”团团:“大娃哥哥会做!”
“我就知道是他!“苏笑笑给他找个小碗,“去你大娃哥哥家,让他给咱一点淀粉,就说妈妈做尖椒干豆腐,咱家没有淀粉这东西。”张怀民:“我去买吧。还可以正月十五做汤圆。”苏笑笑点头:“你先看看。”
团团接过碗:“我也去大娃哥哥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