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谁看了不迷瞪啊?(1 / 2)

在场众人之中,唯有一个老朱,无条件相信朱寿。

他瞪着眼睛,目光炯炯地看向朱寿。

“寿儿,这可不是能够容得你信口开河的事情。你给咱说说,你说每年一百万斤生铁,五万斤精钢,你真的能做到?你会炼钢吗?”

听到老朱这话,朱寿忍不住嗤笑一声。

爷爷,请你把“吗”字去掉好吗?

啥叫会不会?

后世某个特殊时期的突发炼钢,遍地高炉的时代。

炼制出来的钢材,绝对不会比古代的钢材要差。

在诸夏之地,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回来之后,将碳粉渗入铁水之中炼钢的技术就已经确定下来。

在汉朝的时候,甚至已经发明了高炉炼钢法。

那个时候专用的炼钢高炉,甚至可以超过五十米,能够将冶炼温度提升到1300°以上。

这可是领先了西方将近两千年的神技!

到了宋朝,高炉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说起来,无非就是一个大腰鼓的造型。

两头细中间粗,这种造型可以使煤气分布趋于均匀,炉料和煤气充分接触,节约燃料,延长炉墙寿命。

这些东西,不是专门干这个的匠人,未必知道。

但是,他们懂的,朱寿懂。

他们不懂的,朱寿同样懂。

比如说,这年头想要提升高炉里面的热量,只能用鼓风机来增加氧气摄入。

但朱寿却不用这么麻烦,他可以把蒸汽机给搞出来,这玩意儿的效率跟鼓风机简直就是天地之别。

再比如说,现在炼钢法用的溶剂,都是石灰石。

但朱寿却知道,石灰石只能够去除铁水之中的杂质。

添加入另一种溶剂萤石,能够降低铁水的熔点,提升刚才的质量。

不仅如此,朱寿手里还有为数众多的特种钢材的冶炼方法。

不需要什么科技含量的特种钢材,简直是一抓一大把。

比如说,在铁水里面加入金属铬,就可以制作出不锈钢。

那种永不生锈,不灵不灵闪闪发光的钢铁,谁看了不迷瞪啊?

一百万斤生铁还有五万斤精钢,这都是朱寿收着说的。

更多的,他不是搞不出来,但实在是没必要。

光是这个产量,已经足够堵上那位洪武皇帝的嘴了。

铁矿这玩意儿,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自己可要省着点开采。

现在少花点,日后哪怕后代里面出来什么不成器的子孙,也能够多败家几年。

朱寿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说得已经很保守了,可还是突破了别人的想象。

毕竟,在他的观念之中,后世的那些钢厂矿山,每年出产的单位都是百万吨以上。

自己才一两百万斤,差了几千倍。

大明的技术就算是再拉胯,也不至于差距这么大吧?

终究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不过,现在朱寿已经意识到了。

他摸了摸鼻子,还是得收敛一下啊……有点狂了!

朱寿干笑着说道:“爷爷,差不多吧,这方面我还是有点信心的。不过,如果达不到目标,皇上他老人家会怎么处罚我啊?”

老朱愣了愣,然后没好气地瞪了朱寿一眼。

“尽管放手去干,你管什么处罚不处罚,天塌下来,有大个顶,你尽力便是。咱也不催你,只要你能够做到你所定的目标的一半,咱就算你过关。”

顿时,朱寿就眉开眼笑起来。

世上只有爷爷好啊!

顿了顿,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然后开口问道:“爷爷,之前你不是说,梅山的铁矿不着急出产吗?怎么现在突然改口了?”

老朱皱着眉头,叹了口气,说道:“北方有变。”

眼见其他人都是竖起了耳朵,尤其是蓝玉,直勾勾地朝自己看过来。

老朱也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接说道:“北方传回消息,去年蒙元余孽在捕鱼儿海一战之中大败,后来没过多久,蒙元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被也速迭儿缢杀。这也速迭儿也算是识趣,将天元帝旧部干到极西之地,他自己也西迁到了大同以北之地。并数次向大明发书求和。”

听到这话,朱寿不由得好奇问道:“这和炼铁有啥关系?”

老朱笑道:“天元帝本就垂垂老矣,毫无雄心壮志。这个也速迭儿,正年富力强,虽然表面上请和,看似把自己地位放得很低。但在他寄来的书信之中,明显还把他那个什么瓦剌当做和大明平起平坐之国。”

“咱……皇帝他老人家不是想着,你之前说对外通商,对大明有好处吗?于是就借着他的话头,咱就干脆应下来他那互市的要求,正好用他来练练手。”

听到这里,朱寿更加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