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渤书院 > 女生耽美 > 桔子一梦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 / 2)

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2

名家点评

明代·顾麟《批点唐音》:此所谓真语真情者,清语古调。

明代·高棅《唐诗正声》:吴逸一曰:极肖山庄清景,却不寂寞。

明末清初·唐汝询《唐诗解》:此诗直赋实事,然令落魄者读之,真足凄绝千古。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语清调古,含无限凄楚。

清代·乔亿《大历诗略》:宜入宋人团扇小景。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上二句孤寂况味,犬吠人归,若惊若喜,景色入妙。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较王、韦稍浅,其清妙自不可废。

中国近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此诗二十字,将雪夜宿山人家一段情事,描绘如见。4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公元709—789年),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天宝进士。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上元东游吴越。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因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词存《谪仙怨》一首。2

作品争议

对这首诗的释义和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些争论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表现在诗文的释义上,第一句“日暮苍山远”之“苍山”是特指还是泛指,“远”是尚远还是似乎更远;第二句“天寒白屋贫”之“白屋”是简陋之屋还是覆雪之屋,“贫”是稀少还是感觉贫寒;第三句“柴门闻犬吠”之“闻”是诗人闻还主人闻;第四句“风雪夜归人”之“归人”是诗人还是主人。

其二表现在标题的理解上。以“宿”的争议为最大,多数人倾向于以“宿”为某人宿于某地解,还有人以宿为使动用法 ,作留宿或让某人宿解。1

雪既空灵淡泊又严寒冷酷,一个故事几首诗看懂对立统一的雪意象

2

史上最绝的咏雪诗,只有短短20字,却形象描绘出雪夜人归的画面

诗词简练……

而我面前呈现出——那夜归之人抖落一身的雪花,走进屋内。屋内只有微弱的炉火散发着一点暖意,主人家赶忙迎上前去,递过一条破旧却干净的布巾。“快擦擦吧,这大雪天赶路可是不易。”归人感激地接过,擦拭着脸上的水珠。

两人围炉而坐,归人从怀中掏出一壶酒。“我路上经过小镇,买了壶酒,想着这么冷的天,喝口酒暖暖身子正好。”说着便把酒放在火边温着。酒香渐渐弥漫开来,混合着柴火燃烧的烟味。

“君此去何为?”主人家问道。归人叹了口气道:“家中老母病重,我外出寻医问药,幸得一方,只是路途遥远,耽搁许久。”主人家听闻,面露同情之色。

酒温热后,二人就着简单的干粮喝起酒来。外面的风雪依然呼啸着,可这小小的屋里却充满着一丝温暖。酒至半酣,二人望着窗外的飞雪,心中各有思绪,默默无言,唯有炉火噼啪作响。

良久,归人打破沉默:“此次归来,不知下次离家又是何时,只盼母亲能早日康复。”主人家安慰道:“吉人自有天相,令堂定会安康。”

此时,门外又传来犬吠声。主人家疑惑地站起身来,打开柴门。一阵冷风卷着雪花灌进来,只见门口站着一位僧人。僧人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贫僧路过此地,风雪太大,恳请施主收留一晚。”

主人家忙将僧人让进屋内。归人也热情招呼,添了碗筷。僧人看到桌上的酒,笑道:“贫僧不饮酒,施主们莫要在意。”三人围炉而坐,僧人道:“贫僧云游四方,见多了世间疾苦,二位施主如此情谊实属难得。”

他们便聊起各地风土人情。夜深了,风雪渐小,炉火也慢慢弱下去。三人靠着炉火沉沉睡去。清晨,阳光洒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归人和僧人告别主人家各自踏上旅途,只留下一串脚印延伸向远方。

最新小说: 我是贵族学院男主的病弱青梅 奉御女官(清穿) 念念勿忘 娇华(双重生) 他,又出现了[穿书] 心动难眠 含黛 谬果[破镜重圆] 大明一家人 娇娘二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