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千古遗书(1 / 2)

第二十四章:量子钥匙与大典之谜

【诗引:千古遗书,藏天机于微粒】

篇幅千百万,纹间隐天问。

若得真意解,世事皆一瞬。

天工署的深夜,密室内的光线交错闪动,铜镜反射着灯火,将一幅复杂的光影投射在墙上。朱灯六坐在书案前,双手托着那块从密匣中取出的水晶板,目光深邃。他已经连续数日钻研这块刻满符号的水晶,却越发觉得其中隐藏的奥秘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水晶板不仅是一件工艺品,更像是某种高度精密的装置,其上的符号排列与他之前解读的《永乐大典》残页如出一辙。而这些符号似乎不仅在记录,还在主动模拟某种规律,仿佛它是一台古老的计算机,用光子和符号编织出一个跨越时空的信息网络。

次日,御书房。

朱棣召见朱灯六,目光锐利:“昨日你提到,这水晶与光子传态有关,今日可有新的发现?”

朱灯六行礼,将水晶板呈上:“陛下,臣昨夜钻研发现,这块水晶不仅是承载符号的载体,它本身或许就是解锁光子奥秘的‘钥匙’。它能将光子的纠缠现象具体化,甚至将信息编码并传递至远方。”

朱棣挑眉,目光凝重:“如此神物,为何朕从未听闻?它缘何藏于《永乐大典》中?”

“陛下,这正是臣所疑。”朱灯六缓缓说道,“《永乐大典》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历史与知识的书,更像是一座通向未知的桥梁。这水晶与符号结合的装置,可能是前人试图解开某种自然奥秘的成果,而这些成果最终被隐藏在大典的深处。”

朱棣若有所思:“如此说来,朕的这部大典,比世人想象中更为重要。你能否继续验证这水晶的作用?”

“臣愿一试。”朱灯六点燃一盏强光灯,将水晶板放在铜镜之间,通过光的反射与折射,将符号投影到墙上。墙上的光纹开始变化,从最初的无序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那是一幅复杂的星图,中央标记着一颗明亮的星辰。

“这是……北极星?”朱棣走近一步,目光中透着疑问,“为何这水晶中会显现星象?”

“陛下,这可能不仅是星象,更是一种方向。”朱灯六指着星图的中心,“北极星是天地的中枢,象征着绝对的稳定。而这些光纹围绕着北极星的轨迹排列,或许是在模拟一种平衡——量子的平衡。”

“量子的平衡?”朱棣微微皱眉,“你何出此言?”

“陛下请看。”朱灯六指着星图上的某些符号,“这些符号的排列方式,与臣之前研究的量子纠缠模型惊人地相似。若将这些符号视为一种密码,它们可能正是在记录量子状态的瞬间变化——纠缠、传态、叠加,所有这些现象都隐含在这些纹路之中。”

朱棣沉吟片刻,挥手道:“你继续演示,朕要看更多的证据。”

朱灯六调整装置,让光线经过多层折射,水晶板上的符号与《永乐大典》残页上的隐纹逐渐重叠,形成了一幅更加复杂的立体投影。那是一种动态的图案,光影交错之间,仿佛一张巨大的网络笼罩在空间中,每一个节点都与另一个节点相连。

“陛下,这便是臣所说的量子网络。”朱灯六站在光影中央,目光炽热,“这些符号不仅是在记录,它们还在模拟一种超越空间的连接方式。这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可能代表着一个量子状态,而这些状态之间的联系是不受距离限制的。”

朱棣盯着那光影网络,若有所思:“如此说来,朕的军令、信息,甚至某些具体的物件,皆可通过这网络瞬间传递?”

“陛下英明。”朱灯六俯身答道,“臣斗胆猜测,前人留下这套符号与装置,正是为了探索这种联系的极限。若我们能完全掌握其中的规律,大明的疆域将不再被时间与距离所束缚。”

朱棣目光灼灼:“你的意思是,这大典的符号,蕴藏着一场彻底改变天下的革命?”

“正是如此。”朱灯六声音低沉,“陛下,这不仅是科学的革命,更是对天命的解读。若能完全解锁这些符号,大明或许能掌握前所未有的力量——一种凌驾于时间、空间之上的绝对力量。”

朱棣深吸一口气,语气中透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好!朱灯六,朕命你继续研究,务必尽快解开这大典的秘密!”

夜晚,天工署密室。

朱灯六盯着那幅光影网络,脑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正在接近一个极为危险的边界——这种超越时空的联系,一旦被完全掌握,将彻底颠覆人类的认知。但与此同时,他也感到一种隐隐的不安。

“这些符号为何会存在于《永乐大典》中?”朱灯六低声自语,“编撰大典的先人,究竟掌握了怎样的知识?这网络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水晶板上的那些符号与光影投影重叠的瞬间,仿佛一道无形的力量正在指引他靠近真相。

“无论如何,我必须解开它。”朱灯六睁开眼,

最新小说: 娇娘二嫁 大明一家人 谬果[破镜重圆] 奉御女官(清穿) 心动难眠 念念勿忘 我是贵族学院男主的病弱青梅 他,又出现了[穿书] 含黛 娇华(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