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鬼神只在人心
两人名义上是主仆,但从年龄来看,周伯都算是萧执砚的爷爷辈了。
即便周伯偶尔有逾越的地方,云清欢也没见萧执砚拿身份压人,最多是嫌周伯烦人,不愿意理会而已。
如果换成其他人,萧执砚只怕没这么好脾气。
由此可见,萧执砚心里对周伯是有感情的。
既然有感情,不过一个花灯而已,大不了收了不放,也没必要伤老人家的心。
“你还真帮着蒋元兴来当说客了。”萧执砚不太高兴的看了她一眼,板着脸说,“他给了你什么好处,把你都收买了?”
云清欢歪头想了想,“好处的话……给墨袖她们一人买了一盏花灯算不算?”
“几盏花灯就把你收买了?”
萧执砚一听更不高兴,“本王这么不值钱?”
云清欢一愣,随即忍不住好笑,“被收买的不是我吗?怎么跟王爷扯上关系了?”
“你不是收了他的花灯,跑来劝说本王了?”萧执砚道。
“送归送,我可没打算劝说王爷,我自己都不想放灯呢。”
云清欢笑着摇头,又道:“不过是听蒋侍卫说,王爷今天心情不好,才过来看看。”
她本是随口一说,萧执砚却突然沉默了。
云清欢有些奇怪的看着他,“王爷,怎么了?”
萧执砚回过神,微微偏过脸,“没什么。”
他像是忽然改变了心意,伸手接过她手里的莲花灯,漫不经心的把玩了下,才扬声道:“启船。”
船夫闻声应下,随即看了眼墨袖,指了指船头上的小凳子。
墨袖没有跟着云清欢进船舱,而是留守在门外,闻言也十分会意,在小凳子上坐下来。
船夫解开绳索,抓起摇橹,用力一摇。
小船摇曳着离开栈桥码头,朝着河中心慢悠悠飘荡去。
云清欢也不惊讶,伸手扶着椅子,“王爷又改变主意,打算去河中心放灯了?”
“闲着也是闲着。”
萧执砚看着手里的花灯,抬眸又看向云清欢。
“年年都放灯,今年怎么不放了?”
云清欢停顿了下,道:“就是因为年年都放,今年有些累了,便不想放了。”
这当然是借口,放个灯能累到哪里去?
只是她的心境不想从前了。
放灯祈福,原本也不是真的能获得庇佑,就如同佛前敬香一样,看的不过是祈福之人的诚心。
心诚则灵。
云清欢经历生死,自觉心境已经不如从前干净,也无法再真心诚意的相信这些风俗。
她心里充满了杂念,既然没有诚心,又何必去做表面功夫?
还不如不放。
萧执砚眸色深深的看了她一眼,不知信没信。
云清欢也无意多说,顺势问道:“我听蒋侍卫说,王爷不喜欢放灯,是因为不信鬼神之说吗?”
虽然放灯祈福在京城里很流行,大多数百姓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但也有人是坚决不信的,从来不参加这种事。
说白了,这种讲究诚心信仰的东西,本就是随人心的。
有人信就有人不信。
云清欢也没觉得萧执砚不信这些有什么,不过是个民间传说。
萧执砚转着手里的花灯,语气淡淡道:“本王确实不信世上有鬼神,即便有,鬼神也只在人心。”
云清欢随着他的动作,目光下意识落在他的手上,看到他修长白/皙的指尖转过花灯,从莲花造型的粉白花瓣上拂过,动作轻挑,显得漫不经心。
“不过,不放灯并非因为这个原因。”萧执砚淡声道。
云清欢疑惑道:“那是因为什么?”
萧执砚敛下眉目,没有说话。
此时小船摇曳,已经渐渐远离了岸边,漂浮到了护城河中央。
岸边的灯笼和人声渐渐远去,四周都变得安静下来,只有船夫摇着船桨划过河水,泛起一波波晃动的水花。
船舱两侧都有窗户,上面镶嵌着剔透纤薄的琉璃,无须开窗也能看到外面的景象。
云清欢转头一看,就见船舱里的烛光透过窗户,照在漆黑的水面上,水花涌动间,远处漂浮而来的一盏盏河灯摇摇曳曳。
不同造型的河灯在夜色中模糊不清,只有点在中间小小的蜡烛泛着暖光,一点一点、成片成片,顺着水流缓缓流动而来,犹如一片暖色的星辰闪烁。
这样的场景无论看多少次都觉得静谧美好。
又或许,是因为祈福的特殊寓意,看到这片河灯时,让人不由自主的心神安宁。
“这些灯真的很漂亮。”云清欢的声音变得柔和下来,“今年的河灯比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