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白捡功劳的好事
云清欢和萧执砚往外走时,虽然天色已晚,白日坐诊一天的太医们都已经被士兵护送回家休息,但药棚那边依然灯火通明。
负责打杂的下人杂役们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
白天坐诊的太医,需要将用过的药材记录下来,整理好放在帐篷里。
就像云清欢在帐篷里写的那样。
等到天黑义诊结束后,就会有专门的杂役去往各个帐篷,将记录好的药材单收集起来,带回药棚那边,统一记录和整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药材的存量。
有些常用的药材消耗得快,一天下来就能耗尽库存,就需要夜间整理好数目,及时从太医院调取。
除此之外,还要记录下义诊中耗费的药材总量,等到义诊彻底结束后,整理好呈交给皇上过目。
这些都是琐碎又复杂的必要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做。
“皇上将统办义诊的事,交给淮王殿下和三皇子负责,我本来还担心,途中会出什么岔子,没想到竟然办得井井有条,一点错漏都没有。”
云清欢一边往外走,一边看向偌大的药棚方向,无数的灯笼照得那边亮如白昼,连天空都明亮了一角,更有数不清的人影在亮光中穿梭忙碌,像勤劳的蚂蚁一般,密密麻麻,整齐有序。
她不由感慨道:“等这次义诊顺利结束,恐怕三皇子在朝中的声望,又要提升一大截,都能赶得上太子了。”
萧执砚随口道:“你怎么知道功劳会落在三皇子头上?义诊可是淮王主办的。”
三皇子只是有一个协助的名义而已。
云清欢有些吐槽:“不是我小看淮王,而是这些天义诊下来,他连人都没来过几回吧?从早期筹备到中途遇到的所有麻烦,不都是三皇子亲自处理的?淮王更像是个甩手掌柜。”
萧执砚轻笑,“他是个甩手掌柜,一直在忙着抓刺客,哪有空管这些事?”
他看了一眼忙而不乱的药棚,挑眉道:“就算他想管,三皇子也不见得会让他插手,这么一件白捡功劳的好事,独吞都来不及,怎么会给人分一杯羹?”
“淮王殿下也不在意吧?他要是有意争功,三皇子多少要让一让,毕竟淮王还是亲王叔呢。”
云清欢低声道:“淮王一心扑在刺客的事上,正好避开了和三皇子抢功劳,也不容易得罪人。”
皇帝把义诊的事交给淮王办,本身也不见得是好意。
义诊造福百姓,不管由谁来办,都可以轻易获取民心,又是为太后祝寿祈福的名义,民心孝心一举两得。
等于是白捡功劳。
这事本就是三皇子提议的,按理来说交给他办,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三皇子在朝中一直和太子暗暗较劲,双方已有互不相让的趋势。
皇帝对此既不阻拦,也不插手,而是视若无睹,在太子和三皇子之间,似乎还更偏爱三皇子一些,让不少朝臣都心存顾虑,不敢轻易站队。
太子有天然的身份优势,而三皇子胜在能力更强,又更讨皇帝喜欢。
双方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势均力敌。
两个儿子互相制衡,皇帝才能高枕无忧,朝堂才能维持平稳。
但现在,三皇子提出了义诊,此事一旦成功,三皇子就会立一大功,同时尽收民心,风头瞬间压过太子。
皇帝并不希望三皇子把太子完全比下去,让朝堂出现动荡。
但是义诊这个提议,又确实合情合理,而且套上了给太后祝寿祈福的名义。
大邺向来以孝治国,对太后有益的事,皇帝作为孝子也不好回绝。
但是又不能把所有功劳都让三皇子独享了。
免得他风头太盛,彻底压过太子。
所以,皇帝才把倒霉的淮王拉出来,当了这个领头羊,同时让提议的三皇子从旁协助,免得过于偏颇。
皇帝和太后商量义诊事情的时候,云清欢就在寿康宫旁听着,她看得很清楚。
皇帝一开始,是想让萧执砚来办义诊的。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云清欢看得出来,皇帝的本意,是想让萧执砚领了这份功劳,顺便讨好一下太后。
说起来也奇怪。
三皇子是皇帝的亲儿子,皇帝都不愿意让他独占功劳,怕他收揽民心威望,压过太子。
但是到了萧执砚身上,皇帝却似乎完全不忌惮这点……
也不怕萧执砚得到太多民心,原本就过高的权势声望更加烈火烹油。
不过,虽然皇帝对萧执砚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信任,甚至超过了亲生儿子,但太后显然和皇帝不是一条心,对萧执砚的态度也十分冷淡疏远,仅仅是表面上的功夫。
萧执砚对太后同样是如此,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皇帝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