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颠倒黑白
皇帝都这样说了,再继续打马虎眼,只怕就要惹皇帝不悦了。
几位重臣这才陆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说的比较委婉,但也有人态度直接,提议皇帝重罚萧衍,以儆效尤。
“南楚王在领旨办差期间,因病耽误差事,原本是情有可原,但他在此后所做的事情,让人觉得他丝毫不把朝中大事放在心上,更有负于皇上期望,若不重罚,只怕难以服众!”
一位姓冯的朝臣神情冷肃,如此说道。
太子闻言蹙眉:“冯大人言重了,本宫已派人问过,南楚王最初病势严重,养病期间多日难以下床,并非有意耽误差事,若因为此事而重罚,岂不让人觉得父皇御下严苛,连病重尚且不得原谅?只怕会有损父皇宽仁的形象。”
冯大人皱眉道:“太子殿下,是询问何人得知的此事?难道是南楚王自己说的?”
太子还没说话。
旁边另一位文臣开口道:“南楚王此时急于脱罪,自然会想尽理由,他所说的话不能当真。”
太子道:“两位大人的意思,本宫明白,但此事并非南楚王所说,而是本宫审问了别院中伺候的下人,他们所说实情便是如此。”
冯大人道:“下官记得,南楚王养病的那处别院,是王爷自己的私宅吧?”
“正是。”太子点点头。
“既然是南楚王自己的私宅,里面伺候的下人自然向着主子说话,这般供词又如何能当真?”
冯大人冷冷道,“只怕是帮着南楚王遮掩实情,减轻罪名还来不及。”
太子无奈道:“冯大人言重了,从昨日回京开始,南楚王便不曾接触过别院下人,所有审讯都是本宫与巡防营的赵副将军亲自进行,怎么会有人敢说谎?”
“就算是这样,也不能减轻南楚王的罪名。”
冯大人依旧十分坚持。
他是朝中老一派的文臣,思想古板,为人严肃,最看重礼仪道德。
他面露厌恶道:“南楚王人在病中,办不得差事,却能与未嫁女子游山玩水,做出这等伤风败俗之事,还有什么脸说把朝廷的差事放在心上?”
这话无疑说到了皇帝心里,脸色微微一沉。
太子见状不妙,道:“冯大人有所不知,南楚王与那位云府二小姐,本身并无私情,更没有任何伤风败俗之事。”
“是吗?”冯大人面露冷笑,明显不信。
不止是他,殿内其他没说话的几位重臣,脸上也露出了耐人寻味的表情。
没有私情?
在萧衍和江雪落的私情闹得满城风雨,百姓们唾骂堵门的情况下。
太子说出这句话,让人只觉得莫名讽刺。
为了给萧衍脱罪,这都开始颠倒黑白了?
连皇帝都皱起了眉头,目光有些沉沉,却并不急着说话,只是意味不明的看着太子。
皇帝知道太子和萧衍关系好,毕竟是从年少时伴读就有的情分。
萧衍犯错,太子想保他是人之常情。
皇帝心里也并不排斥太子想护着自己人,相反的,身为一国储君,太子要是连自己手下最信任的人都保不住,甚至不敢保。
那皇帝就要怀疑自己看人的眼光,以及太子有没有能力做这个储君了。
但太子想保人是一回事,怎么保又是另一回事。
他要是为了保住萧衍,不惜颠倒黑白,连几个朝臣的质疑都应付不过去,只能说明太子手段低劣,无法服众。
皇帝要做的不是急于裁决,而是冷眼旁观,看太子如何就这一件几乎板上钉钉的事情,替萧衍脱罪。
太子也不是头脑一热就跑来给萧衍求情的,这一天一夜的时间他也没闲着,早就打好了腹稿。
面对几位重臣的质疑,太子不疾不徐地道:
“各位大人也都知道,此次负责巡查水利之人,是工部尚书云大人,而他又是南楚王的岳丈。因差事辛苦,又极为重要,南楚王才主动请旨,不惜郡王之身,与云大人一同出京巡查水利。”
太子说着看向了冯大人,又道:“若本宫记得没错的话,当时在朝上,冯大人还就此事,对南楚王赞誉有加,说他是宗室表率,对吗?”
冯大人沉声道:“我是这样说过,但我万万没想到,南楚王会做出这样的事,辜负皇上一片期望。”
萧衍当初,是主动请旨去巡查水利的。
这是个人人躲之不及的辛苦差事,连寻常小官都不愿意去。
萧衍虽然是为了逃避南楚太妃和江雪落冲突的压力,但这种理由外人自然不知。
只看表面,他身为宗室郡王,竟能主动放下身段,不辞辛苦为朝廷效力,自然博得了一片朝臣的赞誉。
有说他勤谨恭顺的,有说他孝心可佳的。